新华社客户端武汉7月11日电(李欢)9日,8:30,湖北武汉黄陂区王家河街道,阳光社会工作服务站;
32位奶奶伴着欢快的旋律正开心的跳着乐着;
8岁的张梓琪和她的12个小伙伴在“红马甲”的指导下做作业。
很难想象,几天前这里降下黄陂区最大的248mm暴雨。
13653人受灾,转移安置3785人,农作物受灾53万亩……
“你们是来找我们蒋站长的吧,他们最近辛苦,天天在忙。她带去街南王大爷家了。”孙海英奶奶的热情让我们对“红马甲”又多了一份好奇。
↑华中农业大学阳光社会工作服务站的社工们身穿“红马甲”在走村入户参与灾后调研和灾后重建。↑
小小“连心卡”,派上大用场
“快派人来呀,陈门路邮政旁有广告牌要倒了,砸到人就糟啦。”2日,看到危险,一路人立即打通“连心卡”上联系电话。
原来是陈门路一处广告牌松动,在两米多高处摇摆。闻讯赶到的社区工作人员立即作业化解危险。
4日7时许,王家河雨下得正急,独居老人林涛被一声巨响惊醒。
“客厅的屋顶掉了下来,屋要淹了。 ”慌了神的林涛匆忙拨通“连心卡”了两个电话。
不一会儿,社区人员和红马甲相继赶到,合力把老人转移到安全地方。
“幸好有你们发放的‘连心卡’,不然真不知如何是好。”拉着社工李嘉芒的手林涛激动的说。
“我们及时关注暴雨预告,赶制这个‘连心卡’。将社工和街道办电话做在上面,确保电话24小时畅通。卡片后还做了防暴雨温馨提示。30号之前就送到所有村民手中,没想到还收到了大效果。”社工站高级督导张翠娥教授拿个“连心卡”跟记者解释道。
↑华中农业大学阳光社会工作服务站的社工们身穿“红马甲”在走村入户参与灾后调研和灾后重建。↑
“邻里乡亲,大灾面前更应团结”
“大雨带来街坊很多矛盾。以期一周2-3起左右的纠纷,最近上升到每天4-5起。1号以来我们总共调解36起纠纷,圆满和解34起,其余2起正及时跟进。我们还要努力。”翻着访谈日记本的社工服务站站长蒋俊杰告诉记者。
为了邻里和睦,蒋俊杰带着站里的十七名专业社工和华中农业大学社工专业的研究生这几天忙碌着不停。
3日,暴雨不知疲倦的下着。
王家河街凤凰小区三楼孙先生家的阳台玻璃被脱落的树枝砸破,暴雨随即泼进阳台,积水很快倒灌客厅,不一会儿雨水就开始渗向二楼郑先生家,阳台上的水甚至直接开始滴。
二楼郑先生家的天花板、家具、阳台、部分电器都不同程度受到损失。
“管我什么事,是开发商产品质量问题,去找开发商,然后一把把门关上。”因为当时也在抢修,家里受损严重。郑先生得到是孙先生冰冷的回答。
郑先生认为是楼上原因使自己损失且态度蛮横,便有找人“教训”孙先生的想法。
得知情况后蒋俊杰带着李小贤、肖成红即刻赶到现场。一方面积极做郑先生的工作,指出孙先生有错在先,态度不好。也说明“教训”却会把有理变无理。另一方及时联系房屋维修人员上楼抢修。
事实面前的孙先生意识到因为没有及时清理阳台杂物,致使排水通道堵塞,也为之前态度不好感到羞愧。同意去跟郑先生道歉。
协商时,蒋俊杰也作为指出,孙先生是有错误,但是天灾却是不可控,加之孙先生家里状况,希望郑先生可以酌情考虑。
“都是邻里乡亲,大灾面前更应团结。都受这么大的灾,同是‘沦落人’,你看着给点吧。谢谢蒋站长,你去忙吧。”郑先生语气和缓的说着。
从剑拔弩张的敌对到又成了和睦团结的乡里乡亲。
何以为之?穿着红马甲的蒋社工们,应该记上一功!
↑华中农业大学阳光社会工作服务站的社工们身穿“红马甲”在走村入户参与灾后调研和灾后重建。↑
“人在希望在,办法总比困难多。”
“现在只剩下两床铺盖……”“几万尾鱼都2斤了,一夜间什么都没有了……”
8日,雨歇了,天晴了,但暴雨留下的伤痛依然萦绕在灾民的身边没有褪去。
“这个时候我们专业社工应迅速担起责任,扶起精神气。我们要进组入户对灾民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尽快消解消极情绪。帮他们树立复灾信心和脱贫希望。”具体负责社工站工作的万江红教授在工作站例会上说道。
“我活了一辈子,还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雨。这大水把一辈子的积蓄都赔进去了,可怎么活?”5日,富康路上78岁的任大爷看着被洪水浸泡的家,情绪很是激动,明显不安和沮丧。
雨后王家河,像任大爷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每当提起刚过的暴雨,63岁的李静桃情绪仍很激动。
“当时雨太大了,望着望着水就上来了。还好蒋站长和社区王主任过来把我转移到安置点。”李奶奶回忆道。
然而,水退后看到家中电器、桌椅、衣服等满地都是,淤泥深得都拔不出脚。李婆婆流下伤心的眼泪。
社工张文安抚婆婆,天灾难料,家家都受淹。咱要坚强起来,一起奋斗把家建起来。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您要倒下了,杭州的女儿该有多伤心呀。
“是呀李婆婆,您的灾情都您记下来了,下午就上报给政府,会帮忙解决的。学校也带来一批救灾物资,下午就会发放给您们。多到社工站跟李奶奶他们聊聊,看看小孙子做作业。”一旁指导工作的张翠娥教授笑着对奶奶说着。
经过张教授和社工一番劝导,看着在玩闹的小孙子,李婆婆情绪明显好转。
接过工作人员带的纯净水,李婆婆大喝了一口,露出了几天来难得的笑容。
三年前开始,黄陂王家河街村头开始活跃一群穿“红马甲”年轻人,他们工作穿梭村组,设有服务中心。每周都办娱乐活动,每人都有“撒手锏”。
开办“四点半课堂”辅导张大爷孙子作业,苦口婆心调解王奶奶家的矛盾,组织专业人员为留守妇女技能培训……
他们是谁?阳光社工,红马甲背后的烫字清晰的说着。
暴雨前,他们已经在;暴雨中,他们坚持在;暴雨后,他们还会在。
编辑:彭娜
编辑部电话:027-68881157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