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网讯(通讯员吴池 熊婧)“扬非遗传统文化,品赤壁砖茶滋味”。8月上旬,我校经济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通过走访观察、活动宣传等方式,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李桥砖茶制作的技艺传承及产业发展这一课题,在赤壁赵李桥镇以及武汉等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践调研活动。
调研期间
茶马古道悠悠丝绸路赵李桥镇代代砖茶情
天色青,烟雨落,正逢八月采新茶,寻茶马古道,踏羊楼古街,耕读路上,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这所百年砖茶小镇——赤壁赵李桥,昔日车辙仍在青石板上延伸,团队要寻访的重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就在这打马而过的明清古街上,“它是哈萨克人眼中的琼浆神品,它是亚欧丝绸之路的起源物,它是赠与俄国首相的国家重礼。”当地人这样向团队一行人介绍道,“这里十里八方祖祖辈辈都种茶,而你们要寻访的赵李桥砖茶技艺,就在百年来技艺传承一直没有断流的赵李桥茶厂。”
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主要生产川字牌青砖茶。赵李桥茶厂位于小镇入口,茶厂第四代传承人甘多平亲自带领我校实践团入厂参观,根据甘多平介绍,青砖茶属黑茶类,其主要用料为鄂南优质老青茶。在他们的烘室、仓库及厂房等地,甘多平依次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到青砖茶的生产制作流程:“总分为洒面、二面、里茶,通过初制、渥堆发酵、筛捡风选、蒸制、紧压、烘干、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在随后参观的砖茶技艺传习所,团队成员们更是观察到几乎每一个时代留下的制茶器具,每一次变迁留下的制茶记录,每一丝文化沉淀的制茶传统都被完整的保留。 甘多平说:“正是赵李桥砖茶有完整传承谱系,有密封的历史档案,甚至有上个世纪留存至今的老青茶才能够申遗成功呀。”当被问及为何传承保留得如此完整时,他说道:“这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是赵李桥无数砖茶技艺人的心血,必须重视保护与传承!”
队员探寻茶马古道及松峰基地
传统企业转变旧思维高校师生争促产业链
在传习所内室不仅保留了许多传统茶器具,还侧立了一块我校茶学科研基地的招牌,据了解,赵李桥茶厂重视包括与我校等全国多所农林高校合作。在随后的座谈会中,甘多平与队员们谈起了茶厂的传承方式:“我们以师徒方式传承,道道工艺代代相传。”在被问到对于传统砖茶工艺“破与立”方面的态度时,甘多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由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目前砖茶产品的销售已经由边销为主转发展为内销为主,因此我们期望扩大内陆市场,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也能借助高校科研的力量,让赵李桥茶厂朝着机械化、自动化、多样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跟上现代人生活的步伐,让非遗文化传播得更远!”
与此同时,我校茶学师生也正于赵李桥镇上进行科研活动,实践团成员采访了带队的园艺林学学院副教授黄友谊,当被问及关于文化遗产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推动产业的看法时,他表示:“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家砖茶企业的文化名片,而是一个产业的文化品牌,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当地在对文化遗产砖茶技艺的开发与利用时要注重合并同类项,扩大公共影响力,推动产业发展升级。”据悉,之后当地政府将组织我校暑期调研团与北京大学暑期调研团共赴羊楼洞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会谈,两支队伍专门就该产业在市内的发展状况进行走访,通过进一步了解砖茶文化以及砖茶产品发展的相关情况,实践团也向部分企业提出“抱团合作形成产业链,转变传统营销方式,走文化品牌战略”的新思维。
为社区及暑期留校师生送茶(供图吴池 冯玲睿 熊婧)
耕读团队送茶进社区百年砖茶香飘入华农
完成了为期五天的调研部分后,我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开始了实践活动,他们向当地政府递交砖茶武汉行的策划书,在得到赤壁茶产业发展局以及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力支持后,团队成员在我校北苑社区、校内等地进行了砖茶赠饮活动。实践团向来往社区住户介绍传统砖茶文化,与社区物业合作端茶分发。随后,团队还拿上杯茶,提着水壶,为暑假在校工作学习的教师、职工、学生送上一抹茶香。
为进一步普及非遗知识,宣传砖茶文化,实践团更是将赵李桥砖茶送往我校正在举办的第四届功能基因组与作物遗传改良国际学术会议的接待区,让更多专家学者品尝来自赤壁的味道,张启发院士在饮砖茶时说道:“传统砖茶,早有耳闻!”校友办的老师陈胜更称赞实践团:“我非常支持传统砖茶文化的宣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来保护与开发。”
据悉,本次活动为期两天,近400位暑期在校华农人品尝了赵李桥砖茶,我校社会实践团队也计划以图文形式将具体情况整理反馈给当地政企,为砖茶产业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而茶产业发展局局长李新华在受访中也对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团表示感谢:“赤壁青砖茶的发展从来不乏华中农大学子的热情参与,这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需要华中农大学子的倾情加盟,需要中国新生代的力量。”
审核人:陈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