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勤教授解析鲁迅小说方言英译(供图张建华)
南湖网讯(通讯员覃江华)12月14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英语系主任黄勤教授做客我校外国语学院外语论坛,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鲁迅小说《离婚》中方言的功能与英译策略探析”的讲座。本场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曾文华副教授主持,外院教师和2016级MTI研究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黄勤首先以“方言”一词的定义开场,并简单介绍了前景化这一文体学的概念以及Mukarovsky、Jackobson、Halliday、Leech和Short对这一理论的发展。随后,她将《离婚》小说中典型的绍兴方言分为人名与称呼、詈言、地方特有表达用语和风俗四类,并总结了方言在小说中的四大功能。
接下来,黄勤分别对王际真,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莱尔和蓝诗玲的四个英译本进行简要介绍。她将方言视为一种文化专有项,并以西班牙学者艾克西拉总结的11种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重复、转换拼写法、语言翻译、文内脚注、文外脚注、使用同义词、有限一般化、绝对一般化、归化法、删除法和自创法)为基础,对《离婚》中的方言翻译进行了分类整理,通过量化对比分析的方法,深入考察了四个译本的方言译策略。总体上看,王际真和杨宪益在翻译中更倾向于使用文化保留策略,莱尔和蓝诗玲更倾向于使用文化替代策略。这些差异的产生,与四个译者所处时代不同、服务于不同赞助人和意识形态、有着不同的翻译目的、具备不同的文化背景与语言能力等翻译内外部影响因素密切相关。
结合目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环境,黄勤最后归纳总结了汉语方言的翻译策略。对于方言人名一般应采用音译保留原文前景化形式特征,不易理解的再通过脚注传播中国地域文化。对于方言称呼语一般采用语言翻译,再加脚注传递内涵,其次也可选择归化翻译。对于詈言和地方特有表达用语的翻译一般采用语言翻译,而在目的语无法表达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归化翻译或者有限一般化翻译。但无论何种翻译策略,都必须以正确理解原文方言语义和文化内涵及其功能为前提。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方言外译无疑是传播地域文学与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方言翻译策略的选择要以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本中方言的前景化效果为前提。”在提问环节,黄勤教授对同学及老师提出的有关英语方言汉译等问题做了回答。
人物链接:黄勤,文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语系主任、翻译研究中心主任、MTI学位点负责人, 华中科技大学《英汉互译》课程群责任教授,武汉工程大学彩虹学者,中国地质大学和武汉工程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曾先后在台湾中正大学人文学院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翻译研究中心做访问研究。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和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以及多项省级和校级项目,现主持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科研项目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学翻译家研究。
审核人:杨革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