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长江商报】“湖北军团”斩获29项国家科技奖

核心提示:6亿元 本报讯(记者 张衡 通讯员 谢小琴)昨日,由武汉理工大学严新平教授主持,武汉理工大学、长江航道局、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通航运行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长江商报消息获奖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综合科研实力进一步提升

本报讯(记者 张衡 吴婷 通讯员 田志康)揭示2.52亿年前生物灭绝复苏之谜;发明兽药残留高效检测的核心试剂和样品前处理技术:提升深部隧(巷)道监测控制技术……昨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湖北省共有29项成果(通用类)获奖,获奖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据悉,在这29项获奖成果中,由湖北省主持完成的成果有13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7项,表明湖北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水平的能力在不断增强,综合科研实力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湖北省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16项。

湖北作为公认的科教大省,科教资源和科研实力一直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湖北推动产学研合作,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此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多所高校,华新水泥、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武汉中博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湖北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科技型企业均斩获奖项。

据悉,本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79项成果和6位外籍科技专家(国际组织)。授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71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149项;6位外籍科技专家(机构)获国际科技合作奖。

华农发明兽药残留高效检测核心试剂

养殖业累计挽回损失1751.52多亿元

本报讯(记者 张衡 通讯员 刘涛)动物源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危害消费者健康,检测是发现和处置兽药残留事件的有效措施。由华中农业大学袁宗辉教授主持的研究团队历时17年,发明兽药残留高效检测的核心试剂和样品前处理技术,自主研发出一批检测产品和检测方法标准。

目前,该项目成果转让3家企业经营,累计新增经营额4亿多元、新增利税1亿多元。成果在全国30个省市的农业、质检、卫生和贸易系统的采用率为40%至50%,承担国家和地方60%以上兽药残留检测任务,全国兽药残留超标率由使用前8%至10%下降到现在2%以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评估指出,成果应用11年,养殖业累计挽回损失1751.52多亿元。该项成果获得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华科完成储能用高性能复合电极材料构筑

已经在华为等企业获得了应用

本报讯(记者 吴婷 通讯员 王潇潇)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华中科技大学6项成果获得奖励,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项目为4项,牵头项目获奖总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五。此外,作为参与单位获得奖项两项。

华中科技大学作为牵头单位获奖奖项4项,分别是:黄云辉教授等完成的“储能用高性能复合电极材料的构筑及协同机理”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王新云教授等完成的“多工位精锻净成形”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刘胜教授等完成的“多界面光—热耦合白光LED封装优化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陈学东教授等完成的“大型重载机械装备动态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黄云辉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他们的项目属于材料科学领域。电化学能量存储技术是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发展的关键,对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筑复合电极材料,发挥各组分协同效应,是提升电化学性能的有效途径。目前,该项目可以用于指导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生产,以及电池的制备,且已经在华为等企业获得了应用。

地大揭示2.52亿年前生物灭绝复苏之谜

修正古海洋水化学的传统认识

本报讯(记者 张衡 通讯员 刘研惠)2.52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生了显生宙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生物是如何灭绝的?什么环境因素能够导致如此严重的大灭绝?这些问题一直是国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层古生物学科团队谢树成教授等完成的“显生宙最大生物灭绝及其后生物复苏的过程与环境致因”项目在这一难题上取得原创性成果,该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团队发现了生态系统食物链底层的微体生物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后的快速复苏,提出了地质微生物对古海洋水化学具有快速响应和灵敏示踪的能力。这一原创性成果修正了古海洋水化学的传统认识。

武大提升深部隧(巷)道监测控制技术

广泛应用于矿区深部巷道、交通隧道及国防洞库隧道

本报讯(记者 吴婷 通讯员 王泉)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武汉大学6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主持完成的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完成的4项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武汉大学刘泉声教授主持完成的“深部隧(巷)道破碎软弱围岩稳定性监测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成果广泛应用于矿区深部巷道、交通隧道及国防洞库隧道等工程,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武汉大学主持完成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研发与系统建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成果在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促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推进地理信息深入广泛应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武汉理工主持发明内河“导航”系统

近3年经济效益3.6亿元

本报讯(记者 张衡 通讯员 谢小琴)昨日,由武汉理工大学严新平教授主持,武汉理工大学、长江航道局、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通航运行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863等项目支持下,该研究团队经十余年研发,取得了国家高等级航道通航运行系统的设计方法、技术标准和“一图、两网和四平台”公共服务体系。创建了高等级航道通航运行系统的设计方法与标准体系;发明了内河电子航道图快速生产与航道要素动态更新技术;研发了基于新型快速实时感知装备的在航船舶感知网和航道运行感知网;构建了高等级航道通航运行的多模式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其制定了国家行业标准11项,获发明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42项。据悉,该项目已在高等级航道的20余项水运系统建设工程得到应用,用户超2000家,近3年经济效益3.6亿元。成果带动了我国水运信息化跨越式发展,为我国水运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出重大贡献。

华中农业大学获奖的研究人员在人民大会堂合影。

华中科技大学黄云辉教授(中)团队。

责编:ZB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