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网讯(学通社记者王芯玥 孙宇涵)6月8日晚,中国大陆旅美作家、批评家苏炜做客我校狮子山讲坛,于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与我校学子畅谈耶鲁的人文精神与博雅教育。
苏炜称耶鲁为“中国的北大”。曾任校长嘉玛地的“教学至上”理论影响着耶鲁的教育进程。“教书比天大,”他说:“耶鲁已有300年不停课的记录。” 5年前美国东部大雪导致交通陷入瘫痪,当日50门专业课却依旧照常。
“保守主义”是 “耶鲁人”对文化与道德的坚守。苏炜批评了当代盛行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认为现在的青年人不能被盈利至上、功利至上、感官至上的商业法则和娱乐法则混淆思想。人文精神的式微已成为当今全球性的“景观”。他认为“耶鲁精神”是坚守古典人文主义精神的碉堡。光明和真理——耶鲁的校训鞭策代代学子,使之上下求索。
博雅教育即通识教育,历史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苏炜介绍,每年开学,耶鲁统一给予新生入学指导和和选课建议,并组织各种培训活动,甚至包括餐桌文化培训。耶鲁本科生选修课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这是“通识教育”精神的最好体现。
“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的多一些。”博雅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其所成就的,不是没有灵魂的专家,而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他认为,通识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公民教育。
讲授东亚文化多年,苏炜感触最深的话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山水是不同阶段人生状态的体现,从浅层现象窥透深层奥义,再从繁复之中回归自然。他说:“汉语博大精深在于用简单的东西传递深刻的道理。”他希望在场学子能在繁复的世界中活出自己,让生活简单且深刻。
审核人:韩伟
【简介】苏炜,中国大陆旅美作家、批评家,现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著有长篇小说《渡口,又一个早晨》《米调》;歌剧剧本《铁汉金钉》《天涯晚笛——听张充和讲教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