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农民日报】院士专家齐聚湖北潜江共话虾稻产业

核心提示: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曹凑贵对稻虾产业中碰到的产品质量标准、高档优质稻品牌、技术规程、可持续发展等科学技术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他认为,目前稻虾产业中还存在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重虾轻稻,稳粮增效、生态可持续意识不够,对稻田养殖环境综合效应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适宜区域和适宜模式的认识和研究不足,如何进行科学引导,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报讯(记者何红卫乐明凯见习记者韩超)6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等院士专家在中国(潜江)虾—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讨虾稻产业发展问题。湖北省农业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邓干生主持论坛。湖北省科协党组成员、秘书长余军为“潜江虾稻”院士工作站授牌。

潜江探索出的“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被农业部誉为现代农业的“革命性”创举。潜江市委书记黄剑雄介绍说,近年来,潜江坚持把虾稻产业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标杆产品、特色农业的示范工程,强化科技攻关,成立了全国唯一的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

“近15年来,我国人均粳米消费量快速增加,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中国只能靠自己解决粳米供应问题,因此扩大粳稻生产势在必行。”陈温福院士在论坛上作了题为《我国粳稻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学术报告,他建议,我国粳稻发展基本思路是逐步提高粳稻生产和消费比重,要稳定东北优势区和西北特色区优质粳稻生产,稳步推进长江流域的“籼稻改粳稻”,积极探索华南稻区“早籼晚粳”模式,优化粳稻发展布局,促进粳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我国虾稻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但虾稻产品尤其是稻米存在销路不畅、大品牌缺乏等问题,使我国虾稻综合种养仍处于初级阶段。张洪程院士建议,要把虾稻综合种养建成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培育更大更广的虾稻市场,加强稻、虾、人友好的绿色生态工程建设研究,加强绿色高档龙虾养殖与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加强绿色高档优质水稻高效生产研究和虾稻综合种养基础研究和产业一体化研究。要科学规划,多特色多模式适度发展,加强虾稻文化创新建设力度。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曹凑贵对稻虾产业中碰到的产品质量标准、高档优质稻品牌、技术规程、可持续发展等科学技术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他认为,目前稻虾产业中还存在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重虾轻稻,稳粮增效、生态可持续意识不够,对稻田养殖环境综合效应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适宜区域和适宜模式的认识和研究不足,如何进行科学引导,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潜江被中国粮油学会授予“虾稻之乡”称号,稻米加工业要以潜江为借鉴,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王瑞元表示,我国稻米产业的发展趋势是要深入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优质稻米产品的供给。

水稻有着营养、根系、生殖三大方面的生长优势,为稻虾种养结合“稻虾双赢”创造了有利的先天条件。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金千瑜介绍了稻虾系统中的水稻品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种植关键技术。他认为,一个优质特色的水稻品种往往可以带动一种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稻虾产业做精比做大更重要。

《 农民日报 》( 2017年06月16日 02 版)

相关阅读
关键词: 虾稻 粳稻 潜江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