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香菇品种
边银丙教授展示专用菌袋
边银丙教授向青年教师们介绍现代化工厂(通讯员何艺涛摄)
南湖网讯(通讯员胡芬芬)12月2日,来自工学院等9个学院的20余名青年教师在我校应用真菌研究所所长、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边银丙教授的带领下,前往“中国香菇之乡”随县三家食用菌企业,开展第七期青年教师跨学科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菌乡探秘”为主题,由教务处主办,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承办,教务处处长江珩参加活动。
实地参观 企业生产机械化精准化
中午,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程,青年教师们来到第一家食用菌企业——湖北三友智慧农业有限公司。在公司董事长吕华彪的陪同下,青年教师们实地参观了原料、拌料、称重、预湿、装袋、灭菌、接种、脱袋、清洗、养菌、补水、催蕾、出菇等全自动生产车间和标准化设施栽培大棚。边银丙一边讲解,一边回答青年教师们的问题。
“为什么这个菌包塑料袋这么奇怪?上面还有两个白色纸片是什么?”边银丙不仅解释了菌包袋采用方形塑料袋的缘由,还介绍了两个白色纸片是透气膜,是有助于菌包内菌丝呼吸透气的的特殊设计。
走进现代化的出菇设施大棚,青年教师们顿时被一股浓郁醇厚的自然香味所包围,看到香菇子实体时都兴奋不已。“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香菇是棕色的,刚刚我们看到的白色菌丝跑到哪里去了?”外国语学院胡彬老师问。边银丙掰开手中的一个香菇,白色的鲜肉显露出来,他说:“这就是由我们刚看到的菌丝扭结发育长成的。”
站在一人多高的大型菌棒补水设备旁,工学院谭鹤群副教授感慨:“没想到香菇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如此之高。” 吕华彪介绍:“我们所有的原料都是原生态有机的,所有的流程都是自动化的,出菇的环境安全可控,所以我们的香菇可以直接食用。”
深入沟通 校企合作互惠双赢
青年教师们来到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裕国菇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创始人雷于国的陪同下,青年教师们实地参观了公司发展历史展览馆、无限极专用车间、香菇研究智能种植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湖北省香菇产业技术研究院、周黑鸭专用车间等,实地查看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示范现场。
在校企代表座谈会上,江珩表示,此次活动是我校青年教师第一次校外跨学科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他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我校“双一流”建设成果,对以边银丙为代表的我校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们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为民生服务的产业产品表示肯定,同时对企业以“裕国、裕业、裕众”的理念表示赞赏。他希望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继续做大做强随州的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为校企合作典范,为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共同努力。他鼓励青年教师更加深入了解学校优势学科和湖北省龙头企业,自觉将所见所学融入到教学实践中,秉承优良传统,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为培养一流人才做出贡献。
雷于国认为,随州作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香菇交易集散地和区域性菌种生产供应基地,与我校多年的支持分不开。他对我校杨新美、罗信昌、吕作舟、边银丙等一代代食用菌学科带头人的帮助表示感谢,并在我校设立100万“裕国香菇奖学金”。
随后,青年教师走进了第三家食用菌企业——随州九口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这里,青年教师们看到小小的蘑菇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据合作社董社长介绍,合作社在精准扶贫中主要围绕袋料香菇生产、集中制袋、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一座香菇大棚能种植1万袋香菇,可供人观赏、品尝、采摘、购物,纯收入能达3万元。
畅谈感想 科教融合前景广阔
参加此次活动的青年教师是相关学院推荐的符合三家企业技术需求的青年教师,还有一些是有意愿与食用菌产业开展跨学科科研和教学的老师。他们不顾疲乏,分享着未来广阔的科教融合应用前景。
工学院万鹏老师说:“蘑菇剪柄环节目前仍采取传统的手工剪柄操作模式,效率低、成本高,但结合我的研究方向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香菇剪柄机肯定会有广阔的市场。”园艺林学学院周靖靖老师说:“我是研究森林培育的,食用菌是农产品,但从来农林不分家,希望今后在林木共生食用菌的研究与生产应用方面能与边教授进行研究与合作。”以生物质能为研究方向的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王令强老师则认为玉米秸秆代替木屑做食用菌的培养基更高效环保。致力于食品营养与安全的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王凌老师提出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指标检测体系和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
《生命科学导论》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郑世学老师表示,此次活动给他许多启发和动力,教学内容也得到更新和充实,今后他在教授“微生物学”课程时,第一章真菌的讲解就可以用这次实地考察拍摄的照片。经济管理学院吴伟荣老师也表示,今后她在面向植物保护、植物科学专业学生教学时会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食用菌企业案例进行解析。
审核人:肖湘平 边银丙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