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流金铄石。
昔日陈旧的学府路、梧桐路焕然一新,500米的围墙装扮上了各式各样的涂鸦:孙悟空、黑猫警长的的形象跃然于老墙,让师生们眼前一亮。原来这是由我校师生共同创作的墙面涂鸦项目“学府涂墙”,寓意“学富图强”。涂鸦项目从六月初启动,预计2018年完工,计划涂鸦1200米墙壁,是我校1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文化工程活动之一,旨在通过艺术的形式,致敬百廿华农,献礼百廿校庆。
老墙泼新墨,画笔书开篇
学府涂墙创作力争体现艺术性和校本性。从学府路和梧桐路走过,即使没有指引也可以寻找,斑斓五色仍会冲击着行人的余光,墙上生动有趣的卡通人物,或是栩栩如生的写实画作,一改以往这条路的单调与乏味,在历史感与陈旧感中,又增添了新鲜的生机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涂鸦中不乏体现校本文化的原创作品。一幅抽象艺术涂鸦,却是在描绘“华农三宝”,来自视觉传达设计1502的刘佳佳,将“早操”“听力”“南湖跑”,结合其特点,融进抽象艺术。笔画比较圆润的“早操”,象征协调的运动,健康的生活;听力则结合“听”字勾勒出耳机的形状,为了体现听力语调起伏,选用灰色作为整体色调,代表比较平常的语速,穿插红色色带表现语调起伏,如她所说:“就像那些总是忽然听不懂的地方”;蓝色配色的“环湖跑”突出动感,表现出蓬勃朝气。整幅作品字形结合,颇具美感。另外,徐旸老师创作的体现校庆主题的作品《薪火传天下》,三位女孩手举火把,百廿薪火传递狮子山,色彩大胆,生命、自然和农耕文化的寓意蕴含其中。
画呈墙头,墙入人心。每一个人都能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着艺术的魅力。学府路前,不单是中国师生,更常有小朋友和来自各国的留学生专程来欣赏并与涂鸦作品拍照驻足留影。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五岁的儿子散步,途经学府路,看到艺术设计的老师正在创作涂鸦作品《黑猫警长》,这是她儿子最喜爱的动画片,恳求能不能让孩子也试试,于是,老师将喷漆递给了小朋友,小朋友开心地进行了第一次涂鸦创作。
据悉,学府涂墙项目由校团委、文法学院和园艺林学学院承办。预计完成三期,第一期以学府路墙面为主,目前已基本完工;第二期以梧桐路主路墙面为主;第三期正在紧张的筹备中,园艺林学学院洪勇辉、杜雁老师总体负责活动策划与安排,各风景园林系美术教师和各研究生导师具体负责指导,风景园林专业5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多次勘察现场,分组选择区域进行构思创作,目前有8组同学完成了初步设计,通过审查后即将开始涂鸦。
慢工出细活,并力一点攻
路上行人匆匆,墙前的人却始终在挥动着墨瓶。“早班”凌晨五点开工,九点收工,“晚班”是晚上七点开工,有时要工作到凌晨十二点。
来自文法学院艺术设计的30位师生每天顶着高温酷暑和蚊虫叮咬,还要带上厚重的防毒面罩,坚持在岗位上。白天,汗水常常湿了一身又一身;夜晚,只能用手机打着微弱的灯光,一寸一寸地涂下脑海中天马行空的构想。下午师生还要在艺术馆集中讨论方案,画图方案往往要不断讨论,不断打磨,改易数稿,最终才会确立成稿。
项目负责人张权老师抑制不住创作的激情,清晨就来到学府路进行艺术创作。徐旸老师更是父子齐上阵。他的父亲曾从事美术工作,被儿子的创作热情感染,于是亲自上阵,临摹了方增先老先生的《粒粒皆辛苦》的画作,寓意惜农爱农,珍惜每一粒粮食。
参与创作的师生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基本完成了学府路、梧桐路500米,四十多幅作品的创作。看着陈旧的旧墙因为艺术而变得灵动有趣,看着越来越多的师生慕名而来参观欣赏,他们在付出中也体味着清晰的满足感。参与指导创作的陈曦老师说到:“创作虽然辛苦,但艺术创作本身首先感动的是自己,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视传1502陶思源同学表示:“虽然涂鸦工作非常累,经常要早上五点起床,趁着太阳不大的时候抓紧作业,但是每每看到很多人在墙边驻足留影的时候就会觉得我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齐心同所愿,丹青庆华诞
为了确保“学府涂墙”的落地实施,文法学院党委书记彭彬召开了学生动员会,并组织专班,大到项目运行、经费保障,小到每天的供水,为涂鸦创作的师生提供无微不至的后勤保障。为了解决每天解暑水在阳光下温度很高的问题,专门找冰柜冷藏水,为涂鸦师生送去一瓶瓶冰水。
保卫处每天清晨五点派出巡警接送涂鸦的师生和耗材从艺术馆到学府路作业区,傍晚又护送师生返回。华农驾校的师傅们也行动起来,为涂鸦师生提供清水洗笔。
在梧桐路创作时,在没有人行横道,没有警戒牌的情况下,来往的车辆都会自动地减慢车速,避让作画的师生。
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一面面墙,一幅幅画,一个个人,一份份心,一次次感动,“艺术可以照亮人的心灵”,师生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更多师生在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在化美启智中实现立德树人。
本文作者:党委宣传部记者 叮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