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科技日报】傅廷栋:一个下田上瘾的院士

核心提示:8月26日,即将年满80周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在农业农村部油菜良种联合攻关项目启动会上,这位首席专家和参与项目的12家科研单位、9家企业的代表签约,共谋油菜良种选育。

本报记者李大庆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

8月26日,即将年满80周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在农业农村部油菜良种联合攻关项目启动会上,这位首席专家和参与项目的12家科研单位、9家企业的代表签约,共谋油菜良种选育。

在我国油菜育种领域,无人不晓傅廷栋,即使在国际油菜育种界,他也是大名鼎鼎。

奉献

1965年,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油菜遗传育种方向的研究生,傅廷栋毕业留在了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

那时,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已成国际作物育种学的研究热门,玉米、高粱、蔬菜等的杂种优势利用已大面积应用,国内杂交水稻研究也正在起步。傅廷栋决定把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作为自己研究的主攻方向。

普普通通的油菜在傅廷栋眼里是个宝。他说:“油菜是一、二、三产业结合得最好的作物,兼有观花、榨油、做菜、饲料、肥料、酿蜜等多项功能。”

油菜是雌雄同体的作物。要实现杂种育种,必须找到只有雌蕊而雄蕊退化的雄性不育“母油菜”。

为此,傅廷栋成了油菜田里的常客。1972年3月20日,在学校油菜田中,他首次发现了19个天然雄性不育株。这是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olCMS),被国际上称为“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

一年以后,傅廷栋在全国油菜科技协作会议上介绍了新发现的波里马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型。之后,便把波里马不育株自由授粉的种子赠送给全国近10个省的同行。1976年,湖南省农科院利用这一材料首次实现“三系”配套。1981年中国有关单位与国外合作,交换polCMS。polCMS逐步传播到世界各油菜生产国。

在世界油菜杂交种应用的第一个10年(1985年—1994年),中、加、澳、印等油菜主产国共审定了22个油菜三系杂交种,在其中17个注明不育系来源的品种中,有13个是利用polCMS育成的。polCMS还被国内外学者转育成青花菜不育系、小白菜不育系、红菜薹不育系、大白菜不育系、菜心不育系等。polCMS的发现对世界油菜乃至十字花科蔬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育种的同时,傅廷栋和研究组对polCMS的遗传、分类、细胞质效应、形态解剖及杂种优势进行了系统的基础研究。

1991年7月,国际油菜研究理事会授予傅廷栋世界油菜科学界最高荣誉——“杰出科学家”奖,以表彰他“在发现波里马雄性不育及发展国际杂交油菜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5年后,“波里马油菜雄性不育的发现、研究和利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下田

每年油菜花期,一顶草帽,一件蓝大褂,一个灰挎包,一双黑胶鞋,这便是傅廷栋的“经典”装扮。他会尽量推掉外出任务,每天早晨七八点就开始在油菜田里忙碌,一株株地观察、记载,一干一整天。

平时他也经常下田。

曾经有一个学生觉得经常下田太辛苦。导师就对他说:“你到油菜田去看看傅老师在不在?”当看到田中傅老师的身影后,学生就再也不提下田辛苦了。

1999年,傅廷栋又从芥菜型油菜中发现了一个新的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株——HauCMS。这也被国内外专家认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HauCMS被应用于十字花科作物的育种实践,与这一材料相关的技术申请了5个发明专利。

一位到学校参观的外国同行诧异地问傅廷栋:“为什么发现polCMS的是你,发现新的不育系HauCMS的又是你?”傅廷栋笑着说:“搞农业的就要多下田,多到实际中去,就会有新的发现。”

推广

1999年,傅廷栋到甘肃。他发现,当地小麦收割后,离入冬还有2—3个月的秋闲时间,土地裸露。傅廷栋开始在此试验、推广麦后复种饲料(绿肥)油菜,生长60—75天,亩产青饲料3—5吨。

自此,秋闲种饲料油菜,逐渐成了西北、东北多地的选择。

傅廷栋育成的饲料油菜品种如饲油2号,还特别耐盐碱。去年新疆在盐碱荒地播种了40亩,亩产青饲料3.2—4.5吨。

谁也没有想到,秋闲种油菜不但缓解了西北、东北秋冬青饲料不足的难题,而且增加了绿色覆盖,这对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畜牧业、生态建设和精准扶贫都有重要意义。

傅廷栋的心里永远想着油菜,想着让油菜更好地服务人民。

(《科技日报》2018年09月06日头版)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