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经济管理学院分队在宜昌市环保局建立起“环保志愿服务工作站”。工作站有望吸引更多志愿者,提供水环境改善技术支持、大众环保知识普及等服务,一起保护母亲河。
工作站的建立,源自大学生志愿者的暑期社会实践。在三峡大坝,得知上游一些垃圾顺着江水汇集至坝区,都由人工逐一打捞、工作量繁重,志愿者们觉得,除了发放问卷、考察水质之外,可以拿出更长远的行动计划。
今年暑假,本禹志愿服务队开展“守护一江碧水”专项志愿服务行动。20支生态环保小分队,深入长江沿线乡镇、农村、企业,察水质、观水体,进社区、访民众,持续开展调研和环保宣讲。
工学院赴秭归志愿服务队队长曹涛带着志愿者,在秭归县茅坪镇、九畹溪镇、屈原镇、水田坝乡等地,对城区居民和商户、村民、中小学生发放调研问卷397份,回收有效问卷389份。同时,访谈县环保局机关干部、乡镇和社区(村委会)工作人员22人次。
志愿者们初步掌握了秭归县污水治理、环保政策宣传、节水节电、新能源产品普及、垃圾分类处理、一次性用品使用等情况的第一手数据信息。在收集了受访群众数百条对秭归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看法后,结合调研情况,他们向秭归县环保局提交了一份调研建议书。
一些群众反映,乡镇街道垃圾桶数量较少。大学生们在建议书中写道,建议适当增设垃圾桶,兼顾垃圾分类宣传,方便群众日常生活,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污染。
针对一些环保实践活动流于浅层化和形式化问题,大学生们建议,要常态化举办参与广、层次高、内涵足、影响大的活动,充分重视起辖区内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团队指导老师肖迪看来,“这次的实践调研教育性、科普性较强,通过调研,掌握了第一手数据,为当地水环境保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队员们也得到了锻炼”。
本禹志愿服务队的特色分队“绿色协会”则将活动与第12届湖北大学生绿色营结合起来,来自华中农业大学、集美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11所高校的15名队员,来到湖北省孝感市朱湖镇开展志愿服务。
志愿者们走访了朱湖湿地附近的村落,了解湿地公园的建设对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并对该地区进行水质调查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当地团组织“希望家园”活动,以“湿地环境保护”为主题,告诉孩子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志愿者们还将实践调研情况绘制成“绿地图”,记录当地基础设施、物种分布、植被与水域类型、污染度与恢复度等信息,并撰写了《朱湖湿地建设现状探究调研》报告,探寻湿地建设与保护之间的平衡模式。
丹江口水库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也是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与丹江口市水务局共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理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志愿者闫瑜和6名同学,一起来到水库,对水质进行调查。
志愿者们在江北大桥、何家湾和坝上3个取样点取样检测,进行水样PH检测、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水中六价铬及氨氮含量的测定,并将数据和往年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水库水质属于Ⅰ类标准。
志愿者吕靖怡、胡天扬一行,来到宜昌市许家冲村走访调研。志愿者挨家挨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多年来长江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周边居民生产生活对长江的影响。志愿者还给当地小朋友带去了环保知识科普课,讲解中华鲟与白鲟、塑料分类、垃圾分类、电池的回收利用、生活环保小知识。
来自公共管理学院的李春洋顶着烈日,和队友们一路辗转,在武汉5个水源地进行取样,每天耗时4个多小时。他们用自制取水器取水后,拿出水包,掏出透明检测盘,用卷尺将检测盘吊起垂入水中,记录此时卷尺的刻度,拍照取证,水体透明检测度即告完成。
团队与当地志愿者协会工作人员就水体污染与治理情况进行交流。“近几年来,得力于多元主体治理的格局,湖泊水质、水环境已经有了明显改善,大学生志愿者具有很好的环保意识,只要坚持做,一定能见成效。”当地工作人员表示。
本禹志愿服务队“守护一江碧水”专项暑期社会实践,200余名师生的足迹遍布宜昌、武汉、合肥、铜陵等地60余个村庄,覆盖7100余位居民,开展了40场宣讲活动。
行动引来了本禹志愿服务队发起人徐本禹的关注。在徐本禹看来,要引导大学生志愿者主动深入基层一线,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在实践中用心体悟、用情感知,继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对基层的了解、对群众的感情,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增长能力才干。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朱娟娟 通讯员 黄妍婷 周丽雪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0月29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