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青春 > 文体活动 > 正文

郑传寅做客狮子山艺术讲堂畅谈戏曲色彩内涵

核心提示:11月29日晚,第32期狮子山艺术讲堂在综合楼501报告厅举行。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传寅以“戏曲舞台色彩的文化解读”为题作了报告,同现场师生畅谈色彩在戏曲中的内涵体现。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董伟骞 聂江来)11月29日晚,第32期狮子山艺术讲堂在综合楼501报告厅举行。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传寅以“戏曲舞台色彩的文化解读”为题作了报告,同现场师生畅谈色彩在戏曲中的内涵体现。

谈到戏曲色彩,郑传寅认为,戏曲与戏剧相比更能象征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意蕴,而戏曲色彩作为戏曲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研究戏曲独特的观感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郑传寅从戏服、舞台布景以及脸谱等方面介绍了戏曲在色彩上的选择。他以汉光地刘秀的正黄缎行龙团蟒戏服、《贵妃醉酒》中杨玉环的大红宫衣、《黄金台》中田单印有官符的蓝绸官衣、《水浒》中的平民张文远身着的黑色戏衣为例谈到,戏服色彩表现着人物的尊卑贵贱,色彩选取以正黄最为高贵,红色次之,蓝黑级别递降。同时,他说道:“色彩的阶级运用恰恰应证梅兰芳所言‘戏曲舞台就是用色彩把人物的尊卑贵贱穿在身上,让人一望而知’,这便是舞台色彩的魅力。”郑传寅还列举了《杨门女将》《七品芝麻官》等知名戏篇,带领现场观众了解舞台色调对戏曲情节发展以及感情渲染等方面的助推作用。

针对西方色彩学无法解释戏曲舞台的色彩现象,郑传寅引用先秦时期的《诗·邶风·绿衣》以及《汉书》和明代的《七修类稿》中使用色彩的例子,提出文化的积淀和熏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遮盖和扭曲生理反应的解释,让听众从衣食住行等多方面了解到色彩文化的渊源。

讲座结束后,对于当今时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的背景下,戏曲文化有所没落的局面,郑传寅表示,目前我国已经意识到传统文化有所没落的倾向。但通过近年来“戏曲进校园”等多项活动的开展,已经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有了更多的新鲜血液注入这个领域。他还强调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力量之泉,而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代青年应该通过深入学习来培养家国情怀和思想涵养。”

动科动医学院19级的刘宝特意提前从图书馆借了郑传寅的《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并与郑传寅交流了自己的阅读心得。回忆自己的书籍创作的经历,郑传寅勉励新时代青年学子要养成勇于吃苦的精神,做学问要坚持初心,耐得住寂寞,要明白“一事精致便是动人”的道理。

审核人:沈希飞

【人物简介】郑传寅,197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至今。曾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现任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驻院研究员,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湖北省文联颁发的“文艺理论明星奖”,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等。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责任编辑:孙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