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华农人物 > 正文

【“两优一先”故事汇】一寸赤心惟报国

——记“湖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李国亮教授

核心提示:回国近8年来,他不忘初心,矢志为全校学科发展贡献“信息力量”,用真情支援塔里木大学快速发展;他潜心教书育人,以卓越的学识和高尚的师德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学子;他多方奔走,团结带领三维基因组团队领跑国际三维基因组学研究。他就是信息学院李国亮教授。

【编者按】“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伟大的民族需要精神的滋养,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南湖新闻网即日起将陆续刊发【“两优一先”故事汇】系列报道,集中展示一批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以及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引导广大师生党员以此为标杆,在本职岗位上提高政治觉悟,做到不忘初心、坚定信仰、恪尽职守、见贤思齐、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比学赶超共创一流。本期报道“湖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李国亮教授怀抱赤子之心、矢志建功立业的故事。

“回家了,终于回家了!”2013年12月,当李国亮站在阔别多年的祖国大地上时,他的心中有说不出的激动。

在国外生活13年,对祖国的爱始终是李国亮至真至诚的情结。他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回国近8年来,他不忘初心,矢志为全校学科发展贡献“信息力量”,用真情支援塔里木大学快速发展;他潜心教书育人,以卓越的学识和高尚的师德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学子;他多方奔走,团结带领三维基因组团队领跑国际三维基因组学研究。他说:“我希望参与到国家的伟大发展中,到需要自己的地方去,而不是只作为一个‘看客’。”

不忘初心,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永远忠诚

“服从组织安排!”是李国亮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对党忠诚的真实写照。

2014年,信息学院成立后,他服从组织安排,从系主任到副院长,从校务委员会委员、校侨联副主席,到青联副主席,每一个岗位,他都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李国亮说,希望尽己所能,将信息学建成全校各个学科发展的“支点”。为了这个目标,他竭忠尽智。

2015年,李国亮主动将自己的科研经费60万元贡献出来,连同学校投入的240万元,购置建设了一套高性能计算平台,缓解了教学科研计算资源不足的矛盾。

在李国亮的带领和推动下,学校生物信息专业连续3年评为全国第一和“五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工智能专业、电子信息与工程专业硕士点先后获批招生。

一项项成果背后,是李国亮夜以继日的付出。老师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吴鹏飞说:”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是计算机人近20年来共同的心愿。每当我想起凌晨两三点李老师为申报材料忙碌的身影时,内心都会有说不出的感动。在他身上,总能看到优秀共产党员无私、利他的奉献精神,我打心眼里敬佩他。“

2017年,信息学院院长张红雨找到李国亮,商讨对口支援塔里木大学事宜,正苦于物色老师时,李国亮主动说:“我愿意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从此,李国亮的心中便有了另一方牵挂。

李国亮教授在塔里木大学作报告(信息学院 供图)

李国亮教授在塔里木大学作报告(信息学院 供图)

在距离武汉4000余公里之外的塔里木大学,连续4年,即便是疫情阻隔,李国亮也想方设法推进着各项对口支援工作。他说:“只要新疆人民需要,我随叫随到。”

他的真心,打动着这里的每一个人。

“每次风尘仆仆的赶到这里,李老师从不休息,总是立即着手相关工作。”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吴刚说:“他对我们学院的发展也格外上心,不仅主动承担起生物信息学 DNA测序数据分析相关培训和科研任务,还协助我们开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我们有任何需求,他都会竭尽全力提供支持。”

作为李老师的在职博士生,塔里木大学姚娜老师对恩师充满了感激:“李老师非常关心我们3位塔大来的在职博士生,他不仅将大家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还想办法联系自己师兄所在的单位,送我去学习进修,真的非常感谢他为我们付出的一切。”

倾心育人,着力构建师生共同体

在李国亮看来,老师与学生是学习共同体,是平等的学习伙伴。也正因如此,他尤为注重激发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李国亮教授的课题组,他和历届学生都有一个“约定”——参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做好自己求学期间的发展规划。

谈及这一”约定“的初衷,李国亮表示:“‘五年规划’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对目标的合理设定上,也体现在对时间的科学管理中,同学们如果能够掌握这套方法,不仅能在开展研究过程中更加自主,未来的人生之路也会更加从容。”

李国亮老师与学生探讨问题【学通社记者 孙泊远 摄】

李国亮老师与学生探讨问题【学通社记者 孙泊远 摄】

作为李老师的学生,和老师一起头脑风暴的时光让2019级博士生管鹏鹏印象最为深刻。他说:“在学习中,李老师总会耐心引导和鼓励我们提出并实践自己的想法,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培养了创新思维,也让我们在科研中找到了乐趣。”

李国亮与团队同学们合影(信息学院 供图)

李国亮与课题组成员合影(信息学院 供图)

在信息学院,有一门课被同学们称为“必抢”课程之一。这门课程,便是李国亮老师主讲的《生物信息学进展》。

2014年,回国后的李国亮迫切希望在更多学生心中播下”三维基因组学“的种子,《生物信息学进展》这门课程便应运而生。彼时,国内测序技术才推广不久,开设这门课程没有任何参考素材。”没有范式,就自己创造。“本着这种心态,李国亮在课程中吸纳了大量生物信息研究领域的科技前沿,并通过循循善诱启发同学们奇思妙想。为了鼓励同学们创造性实践,他在结业时一改常规的考卷形式,要求大家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个创新性项目。

尽管课程挑战度较大,但越来越多同学被课程所吸引,上课人数也从最初的十余人增长到如今的90人。很多毕业多年的同学都反映,这门课程是在华农求学期间记忆最深刻的课之一。

也正是得益于这门课程的学习锻炼,本科毕业后就职于华大基因的易坚很快在团队脱颖而出。他回忆说:“这门课程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激发了我对生物信息学的兴趣。特别是独立完成课程项目的经历,为我在工作中创造性开展项目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样的育人理念,也被李国亮贯穿于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的指导中。

曾获得2018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一等奖的队员周恒回忆说:“人生的第一个通宵,是和李老师一起在备赛中度过的,和他一起碰撞交流,脑袋里总会有源源不断的创意和想法冒出来,也许,这便是师者的魅力吧。”

海归赤子,领跑国际三维基因组学研究

2009年,随着二代基因组测序技术蓬勃发展,高通量三维基因组学研究得以萌生。彼时,李国亮所在的新加坡基因组研究团队,首创开发了三维基因组学ChIA-PET技术。

这项被誉为破解遗传机理“关键钥匙”的技术,对未来生物学研究发展极端重要。

而作为该研究团队的核心骨干,在国际上已崭露头角的李国亮,时刻想着将这些新理论和技术系统引进中国。

2013年,在我校的热情邀请下,李国亮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加盟华中农业大学生物信息学团队。

“让三维基因组学在华中农大蓬勃发展,让中国成为作物、农业动物的三维基因组学计划的领衔者!”这是李国亮加入华农后的第一个心愿。

怀着这份赤子之心,李国亮多方奔走于国内各大高校、中科院、科技部和基金委,主动与国内众多基因组学学者交流合作。2015年,他与动科动医学院的曹罡教授和刚刚学成归国的生科院李兴旺教授一起,共同筹划建立学校“三维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并邀请了校内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们一同组建三维基因组团队。

我校三维基因组学研究团队部分成员合影(陈治国 摄)

我校三维基因组学研究团队部分成员合影(陈治国 摄)

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李国亮带领三维基因组团队首创Long-read ChIA-PET和DLO Hi-C等技术体系,并首次在水稻、玉米中建立了高分辨率三维基因组图谱,为育种研究提供了思路和资源,相关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2016年,在中科院发布的科学发展报告中,三维基因组学研究获评“2015年中国科研代表性成果”。他牵头撰写的“人类三维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其精准医学意义”专题报告中,1篇合作文章被《中国科学报》推荐为2020中国农业科研“亮点”之一。他领衔的科研团队,也获批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李国亮发起第四届国际三维基因组学研讨会现场(信息学院 供图)

李国亮发起的第四届国际三维基因组学研讨会现场(信息学院 供图)

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内三维基因组学发展,李国亮还发起组织了7届三维基因组学国际研讨会,不仅推动了基因组学第三次浪潮,也巩固提升了我国在三维基因组学的领先地位。

“立足新时代,我们更应发扬爱国奋斗精神,把家国情怀倾注到实现伟大梦想的坚实步履中!”一番真情话语,映照着李国亮的赤子之心,而他,也将在初心照耀之下砥砺前行。

(本文作者系南湖新闻网记者 匡敏 审核人 刘进)

责任编辑: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