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师者】谭文峰:身教言传 沃土情深(2)

核心提示:在谭文峰教授看来,“身教”重于“言传”,做“经师”更要做“人师”,只要心中有学生、为学生付出,就一定能培养好、成就好学生。而在学生看来,他是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又是为人为学为事为师的“标杆”……

交叉融通:“一起做最好的学问”

谭老师说,自己的研究生育人理念,并没有“高大上”的词汇,就是希望走进他们、引导他们、培养他们,让他们“身心健康地做学问”。

在他看来,和同学们“一起读最好的书、做最好的学问”是最惬意的事情。这其中,“交叉融通”是重要一环。

“学科交叉、学理交叉、方法交叉,这是培养研究生科学认知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方式。”在谭老师团队,化学、物理、生物和信息整合研究成了构建研究生科学研究思维的重要方面。聚焦“集约化种植体系土壤退化与生态调控”,谭老师用交叉理念,组建了交叉团队,申报了交叉合作项目。

谈及科研项目,身为共产党员的他说,做项目既要体现学科交叉,更要有政治站位:要聚焦“四个面向”审视科学研究,让学生有更大格局和视野看清自己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而交叉融通的过程中,学生无疑是最重要的受益者。近年来,课题组的多名研究生发表数篇论文,1人获校优秀博士论文、2人获国家奖学金、2人获三好研究生……

在谭老师的规划里,不仅是校内交叉、校际交叉,还需要国际交叉,为此,更多同学“走出去”,更多国外学者被“请进来”。他总说,要让同学们去更大的国际机构和科研组织“见世面、长才干”。

微信图片_20220228142818

“走出去”: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微信图片_20220225164825

“引进来”:邀请国外学者来校讲学

微信图片_20220225164724

“世界土壤日”海报

在他的支持下,近年来60余人先后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巴黎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深造。

“引进来”还有一个“小插曲”,Wageningen大学Luuk Koopal教授时常受谭老师邀来校讲学,同学们听说Luuk教授来校,竞相与他交流讨论,以至每次论文被教授改得“面目全非”,也依然“乐此不疲”,拿着“花脸稿”反复咀嚼研读。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阿根廷国立大学、日本筑波大学、法国巴黎大学30余位教授应邀来校讲学。

回想这些年的国际交流工作,谭老师说,归根结底是培养人的需要,“让他们增长见识,提高文化自信、学术自信,最终开拓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

“交叉”更体现在平常。每周六上午,资环楼5楼会议室里总是充满了浓郁的学术氛围。这是谭老师大课题组的“组会”,老师和同学们报告科研进展、交流碰撞思想,大家相互启发、交流和讨论,好不热烈。大会交流“不解渴”怎么办?实验室例会、小组讨论、周工作小结继续交流……

也正是在这些看似“庸常”的会议,一个个创新的思维火花不断闪现出来……

沃土情深:“心中有学生的好老师”

“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师生融乐、全面发展”,谭文峰说,就研究生教育培养而言,他对这16字的理解尤其深刻。

加持这一理念,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的传承。他说,资环楼前石头上镌刻的“沃土情深”四字,不是一个简单的描述,而是几辈“老土化人”不断积累传承的结果。

他的记忆里,从李学垣、徐凤琳先生,到刘凡、黄巧云等老师,一代代土化学人形成了优良的教育理念,并多年醇化凝聚成了崇尚学术、严谨治学的研究文化。

每当自己有困惑或者学生有难以迈过的“坎儿”,他总会想起老一辈学者“贷款办学”,和国外“学术权威”斗智斗勇的故事。他还带领一批批学生一起去聆听老教授们的学术“忆苦思甜”,让同学们珍惜当下、筑梦青春。

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寓教于研、寓教于学,也寓教于乐,谭老师说,培养人的工作,在点点滴滴和春风化雨。

微信图片_20220225164737

师生一道参加体育赛事并获奖

微信图片_20220225164743

邀请校友徐本禹和同学们交流

DSC_3952

荣获2021年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奖”(本文图片除标注外,有受访者提供,本图由 记者 川竹 摄)

“谭老师是学院羽毛球队‘种子选手’呢!”刚开始还半信半疑的杨正论没想到一次在体育馆的电梯里遇到了谭老师,他和研究生们打球的敏捷和灵动,让杨正论记忆犹新。

“唱歌咱是不行的,打球还可以!”谭老师笑着说,他认为和同学们一起放松一下,也是了解同学们的过程,和同学们碰撞交流的过程。不单如此,课题组的集体野餐活动、同学们的生日派对、毕业生留影活动,谭老师有空就会参加,他说,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更能感受“师生融乐”。

在2020级硕士研究生王依涵心中,最感动的一件事莫过于2021年春节。传统佳节,看到同学们忙碌的身影,谭老师决定邀请同学们到家里吃团圆饭。少了实验室的瓶瓶罐罐,多了家一般的饭菜飘香,大家一起摘菜做饭的喜悦至今难忘。

生活即教育,教育就是爱、就是付出!王依涵说,谭老师是心中随时“装着”学生的好老师,这些点点滴滴自己会铭记一辈子。

每当见到同学们的点赞,谭老师显得很谦逊。他说,教学相长、相互成就,有他们的进步才有自己的进步,“我经常在他们身上学到新知识、新想法和新思路,他们年轻,有新技术和新思维,创新之火‘一点就燃’!”

谭老师最喜欢的一幅画是关于土壤的:地下根系漫漫、果实累累,地上青草嫩绿,动物正在觅食,一片安静祥和。他说,这画面也和教书育人相契合,土壤利于万物、教育启迪人类,他将继续躬耕“土壤”,带领同学们“读最好的书、做最好的学问”。

(本文作者系校新闻中心记者 川竹 审核人 吴义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