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主题教育】“自找苦吃”青年谈(二)

核心提示:连日来,我校师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精神,并结合自身实际讲述了“自找苦吃”的奋斗故事。日前,南湖新闻网发布了“自找苦吃”青年谈(一),受到了读者关注。本期发布水产学院张学振教授、机关党委杨胜勇老师、本禹志愿服务队第十五届研支团为民小学分队队长樊懿楷同学的学习体会,与读者共享。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肯定了“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对青年提出了“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的殷殷嘱托。连日来,我校师生深入学习回信精神,并结合自身实际讲述了“自找苦吃”的奋斗故事。南湖新闻网将陆续发布“自找苦吃”青年谈,让我们汲取榜样的力量,奋发向上,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张学振

张学振

张学振:我把吃苦当成一件甘之若饴的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到“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这句话里包含了非常清晰的逻辑关系,首先是解民生,其次是治学问。科学问题应来源于生产实践而非空中楼阁。科学成果应当为农业、农村、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福祉。科技工作者要梳理清楚治学问的思路,首先是解民生,再去在实践过程中探索产业一线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

养冷水鱼需要经常在山林间走动,我的工作地有恩施的八县一市,包括神农架林区。这类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条件都较为艰苦,这也是一种“自找苦吃”。我曾到扶贫地区生产一线养了8年冷水鱼,之后又转到神农架继续养冷水鱼,我觉得吃苦是一种福气,苦尽会甘来,吃完苦后定会有所收获,吃了苦后回味会非常甘甜。苦只是一种心态,我把吃苦当成一件甘之若饴的事,我认为学农的师生都应该有吃苦的心态。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了“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的殷殷嘱托,其实也蕴含着深刻的逻辑关系。科技工作者光有“三农”情怀是不够的,还要能够到产业一线去,扑下身子、放下架子、甩开膀子做实事。老百姓不需要慷慨激昂的演说家,而是需要能切实解决问题的,能和他们并肩作战的战友。

乡村是建功立业的广阔天地,乡村振兴会是一个长久的国策。作为农学人,我们迎来一个新的春天,有一个能让我们展示本领的大舞台。希望农学人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产业一线解民生、治学问。

mmexport1684226265894

杨胜勇

杨胜勇:难以忘怀的苦中作乐经历

我曾经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在恩施州建始县扎鱼口村工作了两年时间。2019年,我刚过去的时候,扎鱼口村还是重点贫困村,也是信访矛盾突出村,还是湖北省委组织部定下来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近些年,驻村干部带着老百姓一起建设家乡,扎鱼口村的面貌大变样。

扎鱼口村的老乡们都喜欢种玉米和红薯。这两种作物虽然好种,但用途局限,除了少量自己吃之外,剩下的主要用于喂猪,所以收益非常有限。我们驻村后,邀请园林院的老师去当地指导,调研土壤、海拔、气候等条件,选定了一个果树品种——甜柿。通过几年的时间,甜柿推广种植了300多亩,每年每一亩大概可以增收2000元,虽不多,但是对于一个在家里照顾小孩的老人来说,3-4亩地能够有将近1万元的收入。

能把果树种出来是不容易的。我们最初去的时候,甜柿专家罗正荣教授让村民在山里挖一个直径80厘米、深度80厘米的坑栽苗,村民都非常不理解,因为在山里面刨这么大的坑需要很大的工作量。后来我们同他们讲了很多道理,讲这种树苗的特点,讲清楚之后,老百姓才愿意种,才有了之后的创收。现在老百姓也学会了套袋、剪枝、施肥、冬季管理。我们只有苦学苦练,把知识学好了再去帮助老百姓,帮助农业发展,才能正确地引导并且成功地说服老百姓。

我在村里待了两年时间,农村虽然完成了脱贫摘帽,但与城市相比还是相对辛苦。外国语学院师生每年暑期都会到扎鱼口村支教,既帮助孩子们学习知识,也帮助他们提升交际能力,培养课外兴趣。这么多活动让孩子们非常高兴,每年都特别期盼大学生去。支教很辛苦,但是我们的学生回来之后非常开心,他们觉得做了让山区的孩子们终身受益的事情。

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在我离开的时候,重点贫困村、信访矛盾突出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成功摘帽,这是一件苦中有乐的事情。

樊懿楷

樊懿楷

樊懿:我们应该肩负乡村振兴的使命

2019年本科毕业后,我去贵州乌蒙山区支教一年,那一年也恰好是我们国家由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我也真正感受到了教育扶贫的重大意义。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知识,我们“扶智”和“扶志”并行。在老师和教团前辈的大力支持下,我在每周授课26节的同时,也带领队友和孩子们去筹集爱心物资、善款来搭建教学楼、图书室、学生宿舍,共筹得百万余元。同时我也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在当地建立了学生合唱团。那里的孩子大多是少数民族,我觉得他们身体里天生流淌着音乐的血脉,但是缺乏了这方面的教育资源以供他们持续发展,所以我深刻认为应当肩负起乡村振兴的使命。

2020年,我主动加入到了武汉的战疫工作当中。我们组织了学校上千余名志愿者,为湖北省9个市州的213名抗疫一线人员子女在线授课,同时也与志愿者们发起了“同心战疫”的线上科普志愿服务,运用了农学方面的一些特长,录制了60余个科普视频开展科普教育。

现在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我,将人工智能和奶牛养殖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国家搭建和完善奶牛产业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研究的领域和技术与国际最先进的技术相比,大概有20年左右的差距。但越是坐冷板凳,我越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希望中国奶牛产业有一天可以从奔跑变成领跑,最后真正拥有国际话语权,这也让我找到了接下来的目标。

我的经历似乎都与农业和乡村振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当我看到回信时,感触很深,尤其讲到年轻人要自找苦吃,而且要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建功立业,这也让我们坚定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我想在未来通过对科研继续深入的挖掘,做一些真正可以改变民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的大事,真正为我们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做志存高远、不忘初心的华农青年。

(讲述者:水产学院教授张学振、机关党委杨胜勇老师、本禹志愿服务队第十五届研支团为民小学分队队长樊懿楷 综合整理张雅仪、王亚鹏、孟丹琼 审核人 吴义生)

责任编辑:晏华华 曹钟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