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华农人物 > 正文

何正国:拓荒蛋白质组学



  何正国,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专业方向:微生物学

  (本报记者 晓范)“学校有很多人比我更有资格获奖,这个奖实际是颁发给众多辛勤工作的科研工作者,我只是他们的代表。”一如既往的低调,2009年12月31日晚,2009校园媒体关注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何正国教授说出了自己的获奖感言。
  从1988年9月考入我校微生物系到1995年6月获得硕士学位,何正国的大学生活似乎波澜不惊。2001年,博士毕业的何正国来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这里他碰到了改变了一生的老师,美国科学院院士查尔斯.尼克森(CharlesC.Richardson)教授。这个神奇的老头利用噬菌体这种平常的材料研究出重大成果。何正国特别打了个比喻:老师总能找到创新点,这就像大家在清水池塘捞鱼,能从中捞出大鱼那肯定是很有本事。
  2005年,何正国回国,在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任教授。此时,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蛋白质组学研究作为有效利用基因组功能的必须工作,成为了国际科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这项探索生命奥秘、能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巨大利益的工作,在以生命科学为特色的华中农大却还基本没有起步。何正国开始“临危受命”,与众多研究生一起摸爬滚打,组建了一个全新的蛋白质组学的平台。
  并不宽裕的启动资金、拥挤的实验室、实验仪器需要从零开始购置……最大的困扰是,何正国找不到同样方向的研究者来组成团队。
  依靠研究生来组成团队拓荒蛋白质组学,看似无奈的选择,何正国却交出了精彩的答卷。充分挖掘研究生的潜力、培养他们对科研的兴趣,何正国首先从自己做起。从清晨第一缕晨曦到夜深人静,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何正国每天都会泡在实验室,有研究生说:“何老师3年做了6年的科研。”
  在实验室,何正国的严格也是出了名的。他总是最早来到实验室,开会从不迟到,即使是元旦晚会,他也会按照主办方要求的时间准时道道。2006年7月,刚从云南师大毕业的张璐来不及享受本科毕业的最后一个暑假,就在导师何正国的要求下,来到学校进入实验室。而早在本科阶段,郭曼曼已经开始在何正国的实验室里做些基本操作。在何正国的指导下,两个女孩的研一是充实的:大量的课程要学习,课余的时间基本就泡在实验室,去做一些像构建文库、设计载体等实验的基本操作。
  一连两个月没有一天假期,无数次枯燥的实验,无数次的失败,让两个女孩有一段甚至濒临崩溃。辛勤终有回报。2009年2月18日,郭曼曼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基因组研究》发表了了结核杆菌的相关成果;张璐于2009年4月在国际权威杂志《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古菌的相关成果。在郭和张的硕士答辩会上,由华科的副校长骆清铭等7位微生物领域的国内权威专家组成的超级豪华答辩委员会,副校长高翅专门来旁听。骆清铭等答辩委员说:“半年内就能发出两篇影响因子10以上的文章,国内微生物领域的团队还没有过先例。”
  结核杆菌和古菌这两个国内科学界做的很多的材料,两位研究生却都做出了大文章,何正国显然更希望研究生能掌握“清水捞鱼”的思维方法,他叮嘱这些即将远行的弟子:“不管在哪工作,最重要的是怎样思考问题的科学思维习惯,而不仅仅是把目光盯在新的技术手段上。”
  2009年的“井喷”坚定了何正国的信心,他说:“更多、更大的惊喜应该在后面。”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责任编辑: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