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小白塔:追求卓越的岁月见证

核心提示:一座普通的水塔,却见证了一段不普通的岁月。她矗立在校园二十余年,见证了学校事业的壮大与发展,期间科研工作者们艰苦奋斗、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与情怀,也在小白塔的见证下历久弥新,不断传承。

南湖网讯(学通社记者王志琦 晓萱)青年湖南面,有一栋5层楼房灰白色,因为外墙通体白色,师生们都亲切地唤名“小白楼”。这栋建筑曾是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早期的实验楼,现在是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驻地”,一直是学校的科研重地。小楼的西面,矗立着一座数十米高的白色水塔,在一片香樟、悬铃木和黄杨所堆砌的绿色中,格外显眼。

这是一座普通的水塔,却见证了一段不普通的岁月。

今年五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启发亲自撰文《小白塔记》,篆刻在水塔前一块长2.8米宽2米高0.9米的普通花岗岩上,文章用半文言式500余字的篇幅,向师生娓娓道来“小白塔”背后的故事。

QQ图片20160531083904
小白塔记(记者涛子摄)

那些停水停电的日子

时间轴拉回到上个世纪,1992年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准立项。学校汇聚作物遗传育种、果树、生物技术等学科精锐组建队伍,边建设边运行。

“其时也,学校办学条件甚为简陋,实验室供水不保,每夜停水,白天亦常有断水之虞,科研备受困扰,苦不堪言。”《小白塔记》中这样写道。

没有水,试管烧杯都没法儿洗,试剂没法配制,导致很多实验无法进行;停水的卫生间臭烘烘的,实验室里到处弥漫着难闻的气味儿。甚至几次停水,恰好碰到国内外同行来实验室参观,十分难堪。武汉“桑拿天”极多,夏天漫长潮湿而炎热,如果没有水,汗遍全身,纵横成渠的感觉十分难熬。

条件艰苦,水电无法正常供应,这些都是重点实验室成立初期所面对的现实。那时的科研人,除了面对科研上的压力,摆在眼前的科研保障困难更是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白塔解停水之虞

“穷思变,困求进,苦图强。”为了不影响科研进度,饱受停水之苦的实验室决定要造一个水塔。

1996年,当时的科研经费十分紧张,但实验室仍筹措了28万元,昼夜施工,容量三十五吨的小白塔终于落成。有水时储水,停水时小白塔就可以暂时满足实验室的用水需要。除了硬件支持之外,实验室还辅之各种节水措施,软硬兼施,以解决经常性停水的的困扰,确保科研活动正常进行。

时间在推移,环境在优化,曾经那段停水停电的艰苦日子也早已过去,但实验室节约的好习惯却保存至今。在新落成的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厅左右两部的电梯使用率出奇的低。除非搬运大型的仪器设备或偶尔身体不适,一般时候,师生都选择不用电梯,不仅节约电力资源,还可以锻炼身体。电梯门前 “不提倡年轻人空手乘电梯”的醒目提示,时刻提醒大家将节约的风气保持下去。

水塔
小白塔

梦想永不褪色

“自此而往,科研人员心怀梦想,筚路蓝缕,攻坚克难,一往无前。”时间证明,一切的苦难都是有价值的,华农科研人对科研事业的坚持,在实验室成立初期,便很快得到了回应。

在1996年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验收不过一年多的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国23个参评实验室中名列第四,并在2001和2006年的评估中,连续三届获得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殊荣。成立二十年多年来,一代代科学家孜孜以求,追求卓越,克服各种困难,推动科学进步,在作物遗传改良和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涌现出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一批杰出人才。

小白塔矗立在校园二十余年,见证了学校事业的壮大与发展,期间科研工作者们艰苦奋斗、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与情怀,也在小白塔的见证下历久弥新,不断传承。

“美哉小白塔,功卓著兮不华,形朴实兮伟大!

附:

小白塔记

一九九二年,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准立项。学校聚作物遗传育种、果树、生物技术之学科精锐组建队伍。一九九四年,一千五百平方米的小白楼落成,实验室通过验收。其时也,学校办学条件甚为简陋,实验室供水不保,每夜停水,白天亦常有断水之虞,科研备受困扰,苦不堪言。

穷思变,困求进,苦图强。一九九六年,实验室筹资二十八万余元,昼夜施工,建此储水白塔,容量三十五吨;辅之以节约用水各种举措,从此解除停水之虞。自此而往,科研人员心怀梦想,筚路蓝缕,攻坚克难,一往无前。于一九九六、二零零一、二零零六年,连续三届获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之殊荣,成为我国农业生命科学重要基地之一。

美哉小白塔,功卓著兮不华,形朴实兮伟大!

二零一六年五月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