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校园快讯 > 正文

我校两学子获评湖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2)

核心提示:左手博士朱景松,独手撑起一片天;“爱的小旋风”王甫涛,坚持青春与志愿服务同行。近日,在共青团湖北省委组织的2016年度“践行核心价值观 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主题活动中,我校食科院2015级博士朱景松被评为“孝老爱亲好青年”,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1302班王甫涛被评为“崇义友善好青年”。

“爱的小旋风”王甫涛:青春与志愿服务同行

王甫涛来自云南曲靖,2013年考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学期间,他一直活跃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身边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爱的小旋风”。

有需要的地方总有他的身影,无不吹来“爱的小旋风”。入校后不久,王甫涛便加入学校的公益社团,参与到助残志愿服务中。每周末去一次盲校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从参与者到组织者,王甫涛已经在武汉盲校开展志愿活动近百次。他说:“我们不仅是给盲童上手工艺课,也是给盲童们有质量的陪伴。”盲童们把王甫涛当作最亲近的朋友,有的叫他“甫涛哥”,有的调皮地叫他“斧头哥”。他们爱跟他开玩笑,也很听他的话。在手工课上,孩子们会很虚心地问他:“哥哥,这步要怎么做?”课后孩子们也总是吵着嚷着要把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示给他看。王甫涛深爱着这群特殊的孩子,和他们在操场上做游戏,带领他们到华农春游,用特殊的方式触摸春天。王甫涛觉得从这些孩子身上,他也学到了坚强。

王甫涛也常带志愿者伙伴们一起去武汉第一聋校。心灵手巧的他学会了串珠,教志愿者们先学会,再在聋校教培智班的孩子们。孩子们因为先天障碍,交流起来特别需要耐心。王甫涛总是细心地了解每个孩子的情绪,寻找有效的沟通方法。一次,在给孩子们过六一儿童节的活动中,一个小孩不知道为什么生气了,话也不说,谁也不理,独自蹲在墙角。王甫涛走到他的身边,蹲下身,静静地陪伴着他,慢慢地,孩子抚平了情绪,看向了这个哥哥,开始和他交流。在王甫涛和伙伴们的努力下,孩子们学会了串圆球、串杯垫。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关爱的阳光照射进了这些幼小的心灵。

在武汉艺萌听力康复中心陪孩子们过圣诞节,在武汉禧乐儿童康复中心陪伴自闭症儿童出游……在关爱残障儿童的路上,王甫涛始终坚定不移,他觉得,坚持才是志愿服务的真谛。2015年12月3日,他和伙伴们申请的“童行计划”关爱残障儿童项目荣获全国第二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怀揣着一颗爱心,王甫涛将“爱的小旋风”带到了更远的地方。2015年暑假,王甫涛和支教队的小伙伴们一起去贵州省大方县民乐小学开展暑期支教。那里的孩子很少会说普通话,但孩子们很喜欢王甫涛上的手工课程。他教大家做丝网花,缠花瓣、做叶片,看到一朵朵美丽的花儿在王甫涛手中绽放,孩子们十分好奇,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除了教学,王甫涛和伙伴们还大量走访留守儿童家庭,筛选出贫困学生,为的是后期有针对性地进行资助。支教快结束时,孩子们已经和支教队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当得知老师们即将要离开,孩子们跑上讲台拉着王甫涛要合影。沉浸在奉献爱与收获爱的幸福中,王甫涛说:“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我永远无法忘记。”

2015年9月,在徐本禹的带领下,王甫涛和另一个志愿者代智盛一行三人来到湖北恩施三岔乡老党员吴国顺家,教吴老编织中国结,并帮助其义卖,增加他们的收入。在他们的悉心帮助下,老人亲手编出了第一个中国结,拿着自己的作品,老人开心地笑了。三个月中,吴老编织的中国结接近一千个。王甫涛也在思索着,这种模式是否能够在贫困山区得到逐步推广,从而使贫困山区留守老人的收入问题有了可行的解决办法。

作为团支部的公益委员,王甫涛在自己从事志愿服务的同时,也将更多同学带入到这场“爱的旋风”中。同专业一位同学被确诊白血病,王甫涛带领同学们为患病同学募捐。拥挤的人群中,他们摆点、发传单、喊口号,忙得大汗淋漓,却始终干劲十足,只想为患者募捐到更多的资金。“我希望以己之力带动更多的人做志愿者。”王甫涛认为,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浓烈的爱心,只是需要用行动去打开大家的心扉,才能汇聚更多的爱心,把一颗颗小爱心汇成无穷的力量。2015年,工作尽心尽责的王甫涛被评为学校“十佳公益委员”。2016年,他先后被评为武汉市洪山区“洪山好人”、华中农业大学“十佳青年志愿者”。

审核人:彭小川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
关键词: 王甫涛 朱景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