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我校共有356名大学生下城乡基层进行基层工作,把青春奉献在了基层。校学通社记者对基层华农人的新闻选题十分关注,并以此作为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深入基层纪实采访,将信息反馈给学校,以下是三篇基层人的人物专访。
王思达:让青春与责任同行
2014年8月,王思达作为一名选调村官,正式进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工作,曾担任白塔镇小庄社区党总支书记助理一职,日前已正式转为选调生在白塔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负责基层劳动就业工作。
一台显示基层公共服务系统界面的电脑,一部时不时响起的电话,一盒鲜红的印泥,几枚公章,就是她所有的办公用品。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她勤恳工作,为群众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业。
她,就是我校2010级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王思达。大学主修会计学,兼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学双学位,曾通过天津、上海的公务员考试,但她却始终惦念着家乡的发展,并最终遵从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放弃繁华一线城市中的优厚工作待遇,选择投身于基层服务,做一名普通的基层建设者。
基层工作与她想象中的差距甚大,事情琐碎却需要事无巨细地完成,很苦很累。就业失业、高校毕业生人才信息采集、劳动用工检查、调解劳资关系......日常需要对接20余项相关业务的她表示有时候忙起来会焦头烂额,“经常是电话响个不停,手里还拿着材料,还要与来咨询的群众接洽”。刚开展工作时有师傅带着,后来正逢政府业务下放,所有人在摸索中探索新工作,按部就班地一点点问,一点一滴积累、向上级部门学习、参加区级市级部门培训。事务冗杂,需要十足的耐心与责任感,“确实非常锻炼人”,她说道。
她的工作并不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做好,信访、扶贫,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方方面面,凡是镇上的中心工作都要参与。 “为人民服务”也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基层建设者的行动。在王思达看来,基层工作的中心理念就是“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年前走访困难群众,将温暖送至家家户户;耐心细致调解民众纠纷;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这些工作都需要走出办公室,真正融入基层才能落到实处。
忆及2015年4月开始的乡村文明行动城乡环卫一体化“百日攻坚战”,王思达说当时穿着迷彩服,带着锄头、镰刀之类的工具去清除乡村定量垃圾。顶着骄阳清扫街道,刮小广告,清理臭水沟。工作十分辛苦,也是她从来没有体验过的,但是大家一起齐心协力使辖区居民生活环境变得更好,让她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喜悦。王思达表示农村垃圾整治一项是一块“硬骨头”,需要长期坚持,所以有时她的节假日也留给工作。在许多休息时间里,都能见到她与同事们身着迷彩,在农村垃圾死角不怕脏污,专注清理的身影……
“只有在地上,你才能参与。想留在基层做些实事,必须去掉身上的浮气和躁气,俯下身子,因地制宜地针对当地适合发展的一些项目,提一些比较好的建议,每天关心你所关注的事业,身体力行的去做。”
两年的时光匆匆而逝,在繁琐而忙碌的工作中,王思达说她在历练中最大的收获就是锻炼了跟百姓讲百姓话的能力。她对基层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如今,这个在基层磨练过的女孩坦言自己已走出象牙塔,显得成熟而干练。然而她坦言自己还要继续努力,希望进一步历练自己,深入学习群众语言,掌握处理复杂基层问题的方式方法,妥善解决群众的问题,期望在未来的工作生活里将“为民务实奉献”进行到底。如今,她笑着说:“我现在想的只是做好自己手头上的事,其他一切听组织上的安排”。
她的故事并没有多么轰轰烈烈,她只是身体力行,真正做到了“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她将青春奉献给基层,而她也在这个付出了艰辛和汗水的过程中变得成熟且坚韧。
刘凯东:与村民同行 不忘初心
7月下旬,暴雨强烈袭击着河北省邯郸市,磁县时村营乡田庄村受灾严重。村中一角,鹅卵石堆砌的老墙已被冲塌一半,本就歪倒的墙壁更是狼藉一片,三五村民站在墙的一边,望着在暴雨中被冲毁的墙垣沉默不语、摊手表示无能为力。
我校14届毕业生、现该村主任助理刘凯东几天里奔走不停,和村民一起感受着、经历着这场罕见、持久且破坏性极强的灾难。他一趟趟往返运送救灾物资并统计灾情,“山区的路都冲断了,只能徒步进去。”他轻描淡写地说。
在洪灾面前,作为村主任助理,刘凯东的工作远不止这些,与记者约好的采访时间也无奈一再推迟。繁琐的村务工作,再遇上洪灾的来势凶猛,让他忙得不可开交。
原本村干部联系了勾机给一户人家疏通被雨水浸泡的房基,但工作失误,勾机迟迟不来,易怒的村民以为村干部故意推卸,一气之下拦堵了村里的交通要道。刘凯东闻讯赶来,此时路已经堵了一个多小时,水泄不通。他调查了此户家庭情况,房基确实淹得十分严重,他平静地和村民交谈,立即重新联系另外一辆勾机,开启免提让村民听通话。“其实村民心底还是善良的,他们对我这个乡干部也很信任。”刘凯东说,“他们怕我一走又没人管了,我就跟他们说事情解决不了我不走。”村民们得到承诺后很快放开了路,并热情地留刘凯东在家里吃午饭。
刘凯东2014年于我校文法院毕业,抱着“为群众办事”的心态选择了在家乡磁县做村官。他坦言自己所学的广告学专业知识似乎没有派上用场,开玩笑地说自己所做的工作更多是一份“苦力”,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事无巨细,主要是配合村干部的工作。
尽管工作中难免遇到来自上层领导的压力和群众的不解,但来自村民的温情常常让他感动。有一天,刘凯东在村里收新农合材料,忙前顾后,自己没顾上吃饭,一位老爷爷给他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这让刘凯东记忆深刻。
“(村子里)有些人真的是太穷了。”刘凯东感慨道,村里一些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只能依靠政府帮扶。“我觉得精准扶贫主要是精准定位。”刘凯东说,他入户调查了贫困户家庭的实际情况,了解贫困原因并给他们建立档案交给上级部门,帮助村子走在脱贫路上。
刘凯东的朋友圈里多是音乐点评和自己的读书感悟,文艺清净不喧嚣,似乎和所做的工作处在两个平行的世界,他说读书和听音乐是自己的爱好,两年来对基层工作也有了更深刻更真实的认识。谈及未来,他表示今后可能会考公务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