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华农人物 > 正文

【狮山之子】罗杰:“功夫在诗外”的复合型学者(2)

核心提示:罗杰介绍,他现在的实验室更准确地说叫“代谢生物学实验室”,这是一个以代谢组学为核心技术,融合基因组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等多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平台。

求合作的科研达人

2009年安家华农,对罗杰来说是一次新的“越界”,他带领水稻团队代谢组学研究组创新性地建立了基于广泛定向代谢组分析的作物代谢组学研究平台,实验材料由JIC的拟南芥转到了水稻。

2013年,罗杰和张启发院士合作的论文《Genetic analysis of themetabolome exemplified using a rice population》刊发在美国科学院院报,2014年3月,和严建兵教授合作完成的论文《基于玉米籽粒代谢组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描绘了崭新的生化代谢蓝图》在自然·通讯在线发表,同年6月,国际顶级遗传学杂志《自然-遗传学》以“Article”形式刊登了题为《Genome-wide associationanalyses provide genetic and biochemical insights into natural variation inrice metabolism》 的研究论文,这是国际植物代谢组领域自2006年以来唯一一篇同级别杂志的研究论文,通讯作者为罗杰和练兴明教授。2016年,罗杰课题组又在《植物细胞》及《自然-通讯》等杂志发表作物代谢组研究的最新进展。

短期内连续多篇高水平论文的发表,令业内同行侧目,大批科研院所和高校规划加快发展代谢组学科,大量人才、资源纷纷涌入。无疑,罗杰掀起了国内植物代谢组领域研究的“小高潮”,多位国际同行评价他在国际植物代谢组领域是“one of the best”。

成功的秘诀在于合作双赢、整合资源。

早在JIC学习期间,罗杰就感受到了团队合作迸发的科研魅力。在JIC,实验室基本都不锁门,只要简单的登记,不同的实验室都可以共享设备和资源。“当时我们的实验大部分是在别的实验室做。”罗杰笑言,自己的老板很“抠”,从不喜欢花大价钱买昂贵的科研器材,甚至连实验室的PCR仪,都是捡“别人剩下的”。这逼着他们去别的实验室“蹭”仪器。一来二“蹭”,实验室之间的合作和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沟通交流很方便。身处这样氛围中的罗杰,因此深谙合作双赢的道理。

在华农,罗杰“蹭”的不是仪器而是实验材料。

在“种田农民”严建兵的入职五年考核汇报答卷中,曾提到一次他与罗杰教授在办公室门口有的“三分钟谈话”,这次简短的交流,拉开了合作的序幕。日后每周一次,双方实验室不断讨论,由严建兵提供材料,罗杰使用代谢组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最终促成了在自然·通讯的一篇高水平论文的发表,实现了双赢。

在生科院一次青年教师俱乐部活动中,严建兵也反复提到合作的重要性。经过十多年系统的搜集,严建兵手上握有大量独特的实验资源,材料是一切实验的基础,“我会毫不吝啬地将花费大量心血搜集而来的实验资源材料与他人共享。”

“我的核心优势是代谢组,跨学科的背景也让我在资源整合方面更有优势。”罗杰介绍,他现在的实验室更准确地说叫“代谢生物学实验室”,这是一个以代谢组学为核心技术,融合基因组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等多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平台。

如今的生物学已经进入到后基因组时代,很多物种的基因组都已经测序完成。但是大部分基因编码到底发挥什么功能及如何发挥功能,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整合,成为了当今生物学研究的关键词。罗杰充分利用华农丰富的品种材料优势,尝试以代谢组为切入点, 并触类旁通,整合多种组学手段,为更好地利用解析这些现有的材料资源提供一种新的角度。

“先把蛋糕做大,大家才都有蛋糕吃。”罗杰说。

喜欢做个教书匠

“我本人是非常热爱教学的。”谈起热爱,罗杰直言不讳,这份执念使得他愿意比别人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上。“我特别希望能培养我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拥有整体的观念。”

今年暑假7月下旬,罗杰赴合肥中科大参加第五届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研讨会,会议聚焦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创新与改革,包括资源共享和视频公开课、慕课课程建设等当下教学热点的讨论。罗杰受邀作了《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交流报告。

无论是互联网时代不断上线的慕课还是传统的教科书里,都堆积着海量的知识点,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应付考试容易然而在实际解决问题时仍然无从下手。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往往在具体细小的知识点的纠结中迷失了对系统知识框架的构建及方法的掌握。“一个研究问题的解决,需要不同的技术、手段、思路的组合。”为了引导学生打破“知识碎片化”带来的思维局限,罗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

生科1301的学生还记得罗杰在《分子生物学》的第一节课上的两个核心词:基因和互作。

“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是围绕这两个词展开的。”罗杰在讲课过程中特别注重搭建联系,打通知识点之间的“任督二脉”,引导学生寻找其中共同的规律,进而把握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甚至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练就精髓。“上完罗老师的课,我开始反思我该如何学习一门课的思维方法,而不单是能够得到一个怎么样的成绩。”生科1301的辛锡安直言罗杰刷新了他原本只求刷绩点的观念。

时下“翻转课堂”正兴,罗杰认为要想“翻转”成功,关键在于学生在学习上自我意识的觉醒。“不仅仅是简单的师生角色互换,还有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的翻转。”

“他是一个很负责的老师。”这是生科1302的学生张功臣给罗杰的评价。

“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培养一批有用之才比单纯发paper对社会的作用更大、更直接。”罗杰说。

和同学们交流-梁喻

(罗杰指导学生实验 供图:梁喻)

事实上,罗杰培养的博士生质量都非常高。水稻研究周期长,但他的博士没有一个延期毕业。至今毕业的五位博士中,四人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其中陈伟获得华人生物学在读博士生最高奖项-吴瑞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阅读
关键词: 罗杰 代谢 jic
    责任编辑:兰涵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