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为什么是风景园林?
花有绽放凋零,月有阴晴圆缺,但每年12月31日的“景园之夜”却始终如一。风景园林人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辞旧迎新,让每个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殊不知,这一年一度的交响,是由风景园林专业师生自编自导和自演的。在华农,只此一家。
为什么是风景园林?古有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师生同守岁、相伴乐翻天”,师生联袂献才艺、庆新年,景园之情、景园之爱、景园之暖、景园生活在舞台小天地中实现了“小中见大”,打造出独特的同乐“家文化”。
“家文化”的打造,源于历史积淀,也源于“大家都年轻”,还源于风景园林需要情感的释放和表达。
在风景园林专业,最年长50岁,最年轻20出头,一支平均年龄为30多岁的团队,没有理由不“欢乐”。相对于大专业、大院系而言,风景园林“独自成溪”,没有“门户之争”,有的只是融洽的氛围和“情”“境”育人的传统。
于是,每年最后一天,师生同台同演绎,用欢乐结束一年的辛劳。每年,这里总会看到平时严肃的老师化为嬉笑的演员;总会看到一丝不苟画图的学姐化身美丽天使;总会有本已“告退江湖”的老师重上舞台“颠覆形象”。
每年12月31日,欢乐的“风景园林之夜”
在这里,雅集排第一位,演技其次;在这里,快乐是根本,辛劳其次。
不但如此,风景园林全年总有很多活动,搭建师生交流平台。“景园心图”,让新生涂鸦,畅书理想的开心第一课;“景园学堂”,校外学者与行业翘楚与景园学子坐而论道、切磋技艺;“景园影像”,导赏中外风景园林经典影像;“景园骊歌”,抒发景园人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
这些活动,是形式,而又远不是形式;是欢乐,而远不止于欢乐。
在孙歆韵同学看来,“景园之夜”将使她终生难忘,老师们“为艺术献身”“豁出去”,让她感受到了老师用心用情,更让她感动的是,毫无保留的师生情谊和毫无障碍的人际沟通。
也正是这一“终生难忘”,让毕业许久的校友在这一天定期“返巢”,参加永远属于自己的“盛会”。每次回来,他们都感觉是在“回娘家”,他们感叹:“无论走到哪里,有风景园林就有家!”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熊哲昊同学,在他们眼中,活动中展现出来的师生情只是九牛一毛。这些情感交流还体现在设计中导师的精致追求和“死扣细节”精心雕琢的精细与匠心;体现在一起做调研、一起做实践、一起画图,甚至一起贴海报的点点滴滴。
无疑,风景园林的师生情真真切切、感动常在。毕业季,在收拾行囊的时候,他们总是将老师送给自己的一把折扇小心翼翼加以看护,用心包裹起来,陪伴自己远行……
良好的师生情谊与风景园林育人理念一脉相承,“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活动,激发和加强学生对风景园林的热爱、价值追求的认同,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打牢为诗意栖居人居环境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的志向。”风景园林系系主任吴雪飞如是说。
从这个角度讲,风景园林的氛围营造非但做到了,还做得很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