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特别关注】为什么是风景园林?(4)

——风景园林专业发展纪实

核心提示:自20世纪50年代造园组始,我校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历经了风风雨雨一甲子,从观赏园艺到园林规划设计再到风景园林,从招生研究生到设立一级学科博士点,从兴起、发展到如今硕果累累,风景园林专业发展之路波澜壮阔。为什么是风景园林?怎样领悟风景园林专业的成功秘笈?怎样梳理这个专业的过往与远瞻?

经营山水、人与天调,为什么是风景园林?

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风景园林究竟研究什么;也许,还有人对风景园林知之甚少。诚然,这个学科不像理工农医,但现实人居生活中,它处处生辉。

事实上,从居所阳台到户外花园,从城镇公园到城乡绿地,从滨河风貌到流域环境,从保护区到国家公园,从跨区域到跨国家,所有人居环境都有风景园林的舞台。风景园林师本着保护和管理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原则,借助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合理地安排自然和人工要素,创造出功能合理、愉悦身心、可永续利用的诗意栖居环境。风景园林创造持续美好生活。

面对如此重任,风景园林又存在何种提升空间?

在分管教学的副院长邓俊涛看来,若干年来,风景园林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基础宽宏、专业精诣、特色鲜明的全人教育目标,不断丰富情境育人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教师群体,怀揣美的情感、美的抱负、美的理想并努力创造美的景园学子。

也正因为如此,风景园林的科研项目屡有斩获,风景园林毕业生“身价”不断翻番。目前,风景园林校友已小有成就,天域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创立者,风景园林1990级学生罗卫国,还曾捐赠50万元回馈母校教育之恩。一个个精彩还正在续写。

但同时,邓俊涛说,目前风景园林专业发展还要继续突破瓶颈、突出重围、锐意革新。人才队伍基数小、年轻教师多、条件建设滞后等问题。如何破题,期待风景园林人在发展中合力应对。

相关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国只有5所高校开设风景园林专业,但如今,400多所学校开办了相关专业。

20110318(承办)风景园林教育大会
2011年,由我校承办的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拉开帷幕

华农的风景园林应该走怎样的特色发展之路?风景园林专业宏观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拥有60余年发展史的风景园林将秉持怎样的战略构想?

面对城市风貌与特色的缺失,面对过度设计与奢华,面对“洋泾浜风格”与“舍华”,风景园林人进行了大胆创新与探索,他们提出了风景园林应尊重自然和文化的可持续风景园林的基本要求,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改革创新,强化感悟能力、强化实践创新、强化高尚品格塑造、强化全球视野等等。

风景园林未来的憧憬是什么?经营山水、人与天调,期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未来风景园林会发展更好,因为时代赋予了风景园林人独特的历史使命;未来风景园林会发展得更快,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这个学科的重要作用。

风景园林创造持续美好生活,这是风景园林人的憧憬也是他们要坚持攻克的时代命题。

(本文作者系校新闻中心记者川竹审核人张宏荣 邓俊涛学通社记者李茵参与采访,对本文亦有贡献)

记者手记:

写完本文,放下笔,合上眼,已是深夜。武汉的湿冷,夹着北方的寒气,让人感觉冷意陡增。

然而,笔者的心却是怦怦然。

因为,回忆本文的采访与写作,不免太多感动与感触。

为了采访此稿,笔者先后约了5名教师、3名同学,甚至在校车上,笔者还主动与陌生人交流他们对风景园林的看法,只为把这个学科、这个专业较为全面、客观、清晰地呈现出来。

让人感怀的是,所有被采访师生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学科带头人高翅教授,毋庸置疑,他的学术造诣、专业前瞻和人格魅力受到了师生的普遍尊重和敬仰。

让人感动的是,张斌教授在极为忙碌的繁杂工作中挤出时间跟笔者畅谈他眼中的风景园林,他淡定低调,说自己“胸无大志”“最近几天活得很认真”,谦逊儒雅、朴实真诚,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更难能可贵的是风景园林的普通老师,他们长期的坚持与坚守,造就了风景园林的今天。杭州的几天,天热难耐、中途大雨,而他们,有挺着大肚子到教学实践现场的,还有一边出差一边哺乳小孩的。

笔者时常想,为什么是风景园林?为什么一次次是风景园林?是什么让他们有这般毅力和执着?

答案在文中,但很显然,文中只是极微小的一部分。

笔者愚以为,当今城市建设,用钢筋搭建,用混泥土夯实。为了造景而造景,为了美幻而崇洋,最大的特色就是没特色。城市建设急需风景园林的引领。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期待风景园林人探索、创新,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创造持续美好的人居环境。

事实上,这是一种期许也是社会发展之必然。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有这样一支队伍,有这样一种情怀,有这样一幅蓝图,他们正在生长。对于未来,笔者和风景园林人一样,信心满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