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5日,浙江大学舟山校区,来自全国36所涉农林高校的100余名代表齐聚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协作组第五次研讨会。会上,我校发展规划处被选定作第一个主题报告,冯永平处长如数家珍报告了大学战略规划编制与实施的探索思考,引起了与会同行的共鸣与好评。会后兄弟高校专门索要了我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发布的文件和文本等全套电子版资料。
“决胜大略,必先定于胸,胸有成竹,方能远。”近日编印出版的红皮书《华中农业大学发展规划汇编第五卷•“十三五”》(上册/下册),标志着我校“十三五”系列规划编制完成。学校系列规划中未来五年蓝图一览无余,是管长远、观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总体规划的战略考量、基本思路、保障举措、组织实施等框架逻辑屡有创新,战略布局与国家相辅相成,文风一气呵成,用不到17000字的篇幅,绘制了学校发展蓝图。
未来五年,我校的战略布局剑指何方?“十三五”有哪些亮点与创新?规划编制过程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翻开“十三五”规划文本,精悍而又厚重,学校事业未来五年的面纱一层层被揭开……
记者专访发展规划处处长冯永平
聚焦长远:战略规划,如何凝练?
“五年计划”,始于前苏联,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借用至今,显然,五年计划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有重大战略影响。
在当下的语境中,计划悄然提升为规划,战略规划是制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并将付诸实施。对学校而言,它是一个讨论未来发展愿景的正式过程,也是一种全校互动、充分凝聚师生智慧的庄严仪式。
“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从办学历史脉络梳理和家底盘点,到国内外高校的对比分析,再到国家宏观政策、农业与科技发展趋势的研判,一份科学、合理、符合发展定位的规划,编制前的SWOT 分析必不可少。
动笔前,编制组考察、梳理了华中农大发展的基本脉络:从2003年提出事业发展“三步走”战略,到2013年学校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五个一流”目标;从以农科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到综合学科初步框架形成;从特色鲜明研究型大学的提出,到优势学科国际一流、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的出炉;从学校章程到综合改革方案……历史发展的逻辑和历代华农人积累的办学智慧,需要在规划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2015年1月至6月,校长邓秀新率队,走访了学校所有17个教学单位,这次调研被视为为“十三五”规划编制家底盘点。16个学院(部)和继续教育学院汇报了本单位“十二五”期间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发展改革概况,分析了存在的突出困难与问题,提出了破解思路、举措和建议。
充分调研,选择合理的标杆院校是一所志在追求卓越高校制定规划的必然选择。2015年1月开始,编制组赴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等7所学校开展调研,搜集重要文献资料100余份;参加了教育部为期一周的“大学战略规划编制与执行培训班”,5次参加全国高校编制工作研讨会、2次参加农林高校的规划编制交流会。
2015年7月,校党委书记李忠云在《领导科学论坛》发文,畅谈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与宏观构想。7月至8月,暑期学校中层干部研讨班、校领导班子务虚会相继谋划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尤其是在8月30日至31日两整天校领导班子的务虚会上,“学校所处的发展阶段”“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未来5至10年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学校”成为大家讨论的重点。李忠云提出,高校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办学特色的竞争,而办学特色主要是学科的特色,“十三五”要进一步巩固优势,强化特色;邓秀新分析了学校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要围绕从田间到消费的食物价值链来进行学科布局。经过两天热烈的讨论,规划体系、办学目标与规模、发展路径等原则问题和主要指标形成基本共识。
结合前期的调研,编制组进行深入的发展形势研究。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新契机;经济发展新常态、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主题为学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科技革命为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建设提供了新动力。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一环,研究型大学建设同时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华中农大如何面对未来五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如何对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战略重大需求,成为了规划编制组深入思考的内容。
学校“十三五”规划极为重视与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衔接渗透。发展规划处处长冯永平介绍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落实到华中农大,就是实现“第三步”发展目标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全面深化改革,就是深入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就是用法治思维统帅学校发展全局,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校;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而这些,都贯穿“十三五”规划的始终。所有背景和形势汇聚在一起,一幅华中农大规划样本即将着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