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特别关注】一个人•一团队•一支棉(4)

核心提示:2017年3月7日,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棉花团队重要成果。岁月流金,厚积薄发。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我校棉花团队已经在同领域研究中成了国际“群雁”领头。然而,但凡成功,背后总有一本发黄的艰辛“台账”,棉花团队也不例外。

一束棉一个梦

查看黄萎病发生情况2
团队查看黄萎病发生情况

张老师 2013 7
棉花团队科研带头人张献龙教授在棉花田

翻开我校棉花研究史,其实成绩并不是简简单单,也并非一蹴而就。

棉花,木本植物,生命周期长于水稻、玉米、油菜,基因组也非常复杂,遗传多样性差,种质资源匮乏,难度可想而知。

近年来棉花团队并未退缩,相反,他们把大量时间花在基础性实验上,做足功课,夯实研究基础。例如,棉花团队早在2000年时还攻克了当时世界性难题——掌握了棉花组织中高质量RNA和蛋白质的提取技术。

对于学界认为“太难搞了”的木本棉花,总有一群人在“孤独地探索”。而或许也是这种“孤独”积蓄了他们的科研力量。

棉花研究的未来会怎样?还有哪些科学问题需要凝练?还有哪些国际前沿需要攻克?很多问题期待棉花团队去一一探索。

棉花团队的墙报显示了他们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团队将着眼解决棉花的重大科学问题:重点研究纤维发育调控网络与品质形成,抗黄萎病机制及抗性材料创新,非Bt靶标害虫与棉花互作信号转导,基于基因组的分子育种体系构建等等。

棉花团队的梦想其实并不大,就是让棉农有更好的收入,国家的棉花能质量更好;棉花的梦想其实也不小,他们要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为经济发展提供好棉花。

这,其实并不简单。

老一辈华农人还依稀记得,曾几何时,学校号召每位同学拿着瓶子到稻田、油菜田、棉花地里捉虫子。而如今,抗虫研究、抗病研究、抗旱研究已经陆续“上演”,为棉农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成为了棉花团队最切实、最自然的“问题导向”。

不仅如此,棉花育种未来将进一步瞄准早熟、多抗、适宜机械化生产、纤维品质优等重点方向,运用生物技术和基因组技术为棉农选育更多更优良品种。

关于棉花的战略发展,团队提出革新:要从传统的重产量到现在的重效益重品质,让中国的棉花具有世界竞争力。

这,其实绝非易事。

为此,国审棉花品种华杂棉H318,省审棉花品种华杂棉1号、2号、4号、华惠103、华棉3109等相继问世,带来的社会经济价值令人称道。对此,棉农有目共睹。

诚如棉花团队成员所说,这不是终点,棉花科研永远在路上,而路上的人还正年轻!

经过20年的奋斗,棉花团队走过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历程,华农的棉花科研如同健壮的棉株一样快速成长,并结出一个个硕果。

华农的一支棉正在崛起,正如当年“六个一”一样,棉花将续写自己的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

审核人:棉花团队

(本文作者系校新闻中心记者川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