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网讯(通讯员郑越)2017年寒假,工学院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做个有温度的工学人”,207名学生围绕“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品行”“我和母校的成长故事”“我为家乡代言”“我看家乡的‘中国制造’”“我有一个梦想”等六个主题,在寒假回乡观察中感触亲情的温度、家乡的温度、发展的温度,并通过照片集、小视频、博文、散文、诗歌等形式记录下来,宣传最美事迹、传播最美故事、挖掘最美精神、秉持最美理念。
近日,“做一个有温度的工学人”寒假作业评选结果揭晓,一篇篇有温度的作品诠释了一个个有温度的工学人的责任和担当。
感触“根”的温度——擦亮生命成长的靓丽底色
活动中,不少学生结合家乡题材进行了走访调研,收获了比较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多种形式表达了对家乡的拳拳之情。
机电1601班梁锐同学在文言文作品《铝城枣乡记》中,这样描述他的家乡:“东依省府,西临京九,其湖水相连,城湖相依,融南之水韵,聚北之风情者,集群英之荟萃,育人杰而地灵,有城居于此中者,铝城枣乡也。”这段文字初品觉得带有《滕王阁序》的味道,再读又有《醉翁亭记》的风韵。谈及创作初衷,他说:“我爱我的家乡,是家乡的风物塑造了我的品格,如今,‘故乡’一词在我看来已经上升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是生命的归属,是生命生存的寄托,是生命对于‘思念’的理解和映射,我要带大家走进我的故乡并了解她的精髓。”
“我有一个梦想,让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让‘礼’依旧成为民族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机制1505班的周红涛同学借助寒假表哥大婚之喜的契机,运用一系列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以朴实的笔触,对家乡中式婚礼这一乡俗进行了还原,并撰写了调查报告。谈及选题时,周红涛说道,“家乡婚俗的历史演变真切地反映出中华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大国气度,民族文化要继续傲立于世界之巅,还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继承和发扬这种勇于创新、勇于学习、勇于包容的精神。”
感触“梦”的温度——点燃大国工匠的责任情怀
“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提出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指南。此次寒假作业还设置了“我看家乡‘中国制造’”的主题,同学们也用亲身实践表达了自己对专业的理解和对制造业发展的思考。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1401班的孙睿同学凭借作品《我是光荣的石油人》荣获寒假作业评比一等奖。他的作品详尽展示了一代石油人和石油制造业的历史与现状,令人动容,发人深省。“我采访了很多油田老职工,为他们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也想通过这次的作业激励自己向老一辈石油人学习,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孙睿说,“希望号召更多的同学一起关注中国制造业,共同为振兴制造业、做强工业产业服务”。
来自福建永定的钟杨牧同学则用幻灯片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家乡制造业的发展情况。“我的家乡有‘南方矿区’、‘烤烟之乡’的美称,地热资源居龙岩市首位,经过寒假的调查,让我不禁陷入思考,如何将我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结合,以更好的促进家乡的发展,”他说,“同时,我有一个深深的担忧,家乡主要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怎样才能够有效利用,发展与环保同步进行,这也是我后续专业学习的侧重点”。
感触“家”的温度——体会内心深处的柔软牵挂
家是每个莘莘学子的避风港,也是他们内心最柔软牵挂的地方。众多工学学子也利用此次寒假作业的机会,与父母深入交流,上交的作品感人至深。
“回想起来,在我逐渐长大的同时,我的父母历经岁月也在慢慢变老。我的生命、启蒙教育以及温馨的生活条件都是父母给的”,机制1603班张家振同学在寒假作业中这样动情地写道。他说:“今年寒假我经历了很多与父母之间的第一次,特别是第一次亲手为父母做饭,看着他们品尝饭菜,我心里特别欢喜,一直以来都是父母在关心我,我关心父母实在太少了。”
“要留清白在人间”,能动专业的朱彤同学告诉记者,脸庞中透着坚定。他上交的作品中回忆了一段往事,关于一个家族的诚信与一诺千金。“今年寒假父母才跟我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他们告诉我‘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我的家训,虽然是很普通的一句话,但我觉得充满了力量,它支撑我前进,时刻提醒我要做一个好人。”
据了解,工学院将对优秀寒假作业进行展播,不断固化成果、扩大影响。工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表示,“做个有温度的工学人”主题教育活动,是学院将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落细落小落实的具体举措。学院结合春节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感恩教育、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培养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让学生在行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中生根发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审核人:瞿明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