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特别关注】青年教师在井冈山上(4)

——净化心灵,重拾信仰 国情考察学习日志

核心提示:当信仰就真实地摆在面前,青年教师们无法回绝。历史不能重演,老师们也无法穿梭到战争年代,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井冈山精神化为前行动力,入心、入脑、入行,将教学和科研事业进行到底。井冈山,值得一去!井冈山,值得一学!

小井村130条人命,他们的精神永不陨落

8月28日 晴 19-29℃

井冈山之行的最后一天,有些不舍,早上问厨师,中午还能不能吃到红米饭,她说,也许有。

8点一刻,青年教师来到小井烈士陵墓。原本晴好的天气又下起了细雨,但无一人撑伞。细心的老师会发现,在三鞠躬的时候,大家都是90度,回身的动作特别缓慢,全场没有一位老师说话,绕墓一周时,空气是凝固的,大家都屏住呼吸。

小井的故事很凄惨。1929年1月29日,敌人将正在小井红军医院治疗的130多名重伤员和部分医护人员押解到小溪旁的稻田里。此刻,只要说出红军主力的去向就能活命。但没有一个红军战士告密,于是,恼羞成怒的敌人开始疯狂向红军战士扫射,就连一位年仅14岁的红军小战士也没有放过。顷刻,鲜血染红了小井村的潺潺溪水。

在小井红军医院“师长献盐”雕塑前,一堂生动的现场授课开始。那时的医院条件太简陋,门板、稻草制成病床,竹子制成镊子、消毒盆,用开水消毒、用菜刀手术、用木锯截肢、用积雪消炎,现场的青年教师,尤其是从事相关领域的老师,连连摇头:“竹镊子、开水消毒,其卫生条件不敢想象!”

但越是条件艰苦,越是显出人与人的精诚团结,越是显出共产党员伟大的人格。在这里,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除张子清、曾志外,很多都是无名英雄。

10时许,结业仪式在基地举行。丁一,新教师,明尼苏达大学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美国获得美执业兽医学博士学位的首位中国学生。他在发言中说,来到井冈山,真切触摸到了革命精神,这不是文字,不是口号,是一个个荡气回肠的现实存在。“我们应该反省自我,用乐观主义精神,将科学的星星之火烧成燎原之势!”

DSC_4007

DSC_4062

DSC_4022

青年教师刘广龙、石绍成不约而同地谈到,我们今天应该继续挑粮,挑信仰之粮、艰苦奋斗之粮,让信仰成为我们攻克时代课题与历史任务的最佳法宝。管理干部任超说,信仰是有味道的,信仰是一种超然,是一种崇高境界,这需要青年教师们在学思悟践中体会升华。

副校长李崇光在笔记本上记满了大家的发言,原本发言15分钟,被他大大延长。“好不容易‘抓住’了这么多‘海归’和青年才俊,我多说两句,我们的思想政治怎么抓?我们的国情课、爱国主义教育怎么讲?我想我们在井冈山找到了答案”。他指出,像这样的集现场教学、仪式教学、体验教学、专题教学、互动教学、参观教学于一体的教学方式是对学校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的最好补充。

午饭之后,踏上归途,在高铁上,所有老师们看到了窗外的彩虹,有老师说,那是在井冈山那个方向。

到汉,些许余热,卧床静思,眼前始终浮现出镌刻在基地综合楼的几个大字“永远跟党走”。

(本文作者系校新闻中心记者川竹

后记

信仰——一个宏大而模糊的概念。但在井冈山,却似乎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

当叶丽明老师接到这群高知群体时,她坦言,她心里在“打鼓”,她不知道如何与这群“海归”、博士、年轻教授打交道,更不知道如何让这群人接受革命传统思想教育。

而四天之后,她没想到这群教师会对自己的井冈山情节如此念兹在兹。

青年怎样、青年教师怎样,这个国家的未来就会怎样;老师怎样、老师教育怎样,学生就会怎样,国家的前途就会怎样。

由此想到,青年教师的思政工作到底怎么抓?如何让他们了解国情、熟知历史?如何让他们又红又专?是简单的说教还是粗暴地灌输抑或发一发文件?

实践证明,学校用3年的时间,先后往井冈山选派了120余名青年教师让他们在这块热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并力图让这样的红色基因传递给当代大学生。

他们当中,有的发表了Nature等世界顶级刊物,有的成了岗位科学家,有的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可否认,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他们自己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同样不可否认,上了井冈山之后,艰苦朴素的作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理想与信念等对他们的震撼和影响。

诚如严建兵教授所言,“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我感受到一批批烈士是真正有梦想、有信念的。作为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坚守梦想,实践梦想,传递正能量。”

再诚如青年学者殷平教授所说,这样的现场体验式教学很生动、很具感染力,对自己创建实验室,科研攻关有精神引领作用,“我一定把井冈山精神带回学校,带到课堂,传递给同学们!”

又诚如郭亮教授所言:“这次来井冈山参加体验式教学活动,让我重新学习了那段艰苦奋斗的历史,让我再次领略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采。我们要把学习来的精神带回学校给学生,带到工作中,艰苦奋斗不忘本,坚定信念不忘根”

水稻遗传育种岗位科学家、教授、博导余四斌在井冈山学习之后表示,这次培训是一堂生动的“党课”。“作为一名科研教学工作者,自己更应该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为社会和人民做贡献!”

……

是何种魔力让青年教师们发出这般感悟?我想,是这里的真实故事、真实人物让人流连忘返;也是这里的情景教学、仪式教学、互动教学等让人与现场同频共振;更重要的是,井冈山精神已经融入我们的民族精神,内化为中国特色的精神信仰。

当信仰就真实地摆在面前,青年教师们无法回绝。历史不能重演,老师们也无法穿梭到战争年代,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井冈山精神化为前行动力,入心、入脑、入行,将教学和科研事业进行到底。

井冈山,值得一去!井冈山,值得一学!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