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科学研究 > 正文

绿色农耕助力永续发展(2)

核心提示:践行绿色农耕理念、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是新时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是华中农大人的使命担当。

尽量不打农药

潜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介绍,在潜江市稻虾共作田已达60万亩的规模。

潜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介绍,在潜江市稻虾共作田已达60万亩的规模。(供图:李青)

“一块田里,两种产品。虾为稻除草、松土、增肥,稻为虾供饵、遮阴、避害。”3月29日下午,在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院成立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教授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

互利共生的同时相互制约。稻虾同田的“水稻+水产”养殖模式真正实现了少打农药的目标——如果大量施用农药,杀死了虫,也就毒死了虾。

尽量不打农药,怎样才能防虫治病?

张启发给出了答案:一靠种,二靠管。

早在2007年,华中农业大学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中国多家农业科研院所,开展绿色超级稻培育和实践。11年来,发掘鉴定了大量重要的绿色性状基因和大批育种创新材料,培育了大批抗虫抗病、营养高效、高产优质的新品种。近五年来,绿色超级稻除了在中国国内累计推广9000万亩外,还在越南、菲律宾、尼日利亚等国推广面积达5000万亩。

“我们的品种库就像太上老君的袖子,里面藏了不少宝贝。”张启发表示,绿色超级稻的品种储备,已经能够满足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育种目标。

与之搭配的,还有两项秘笈:生物防控和物理防控技术。

姜道宏教授团队研究利用真菌病毒进行生物防治。“用有益的生物来控制有害的生物,以替代农药给植物治病”,他介绍,作为对核盘菌具有明显效果的生防菌,盾壳霉已经取得了国家农药临时登记,正在大田基地中推广示范。

王小平教授团队主推物理防控替代化学防治,推广组建以灯光诱控为重点的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突显灯光诱杀害虫的主体作用,已经推广应用超过 2.5 亿亩次。

努力减少排污

全球最大的种公猪养殖基地(供图:扬翔)

全球最大的种公猪养殖基地亚计山猪场(供图:扬翔集团)

在广西贵港亚计山,4万亩林场簇拥着几栋白色的楼房,配备负压通风系统、水帘降温系统、地暖保温设备、自动化喂料系统,粪污自动清理、养殖全程信息化、智能化。这里还坐落着全球最大的种公猪养殖基地。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教授带领团队和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协同攻关,通过营养配方调整、种养结合,综合运用粪污沼气化处理技术、异地发酵堆肥技术、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技术,再配以全封闭、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养殖场舍,实现生猪养殖常规污染物排放消减60%,粪污及病死动物资源化利用率达80%,没有污染排放。

陈焕春算了一笔账:“我国畜禽养殖每年产生约38亿吨粪便,折合纯养分3200万吨,相当于我国化肥总养分投入量50%左右,但目前资源化利用率不到20%。变废为宝、生态养殖技术需求迫切。”

针对中小规模分散型养殖场,梁运祥教授团队研发出了针对畜禽养殖废水的微生物菌剂,在农业养殖污水及沼液中加入微生物菌剂进行多级微生物处理,可使污水水质达标循环使用。

“以前,养猪场臭气熏天,水污染大,周边居民怨声载道;如今,污水循环利用,附近村民争着用处理过的水洗衣服。”武汉市江夏区朝晖猪场负责人范瑞志告诉记者,利用微生物,每吨废水的处理成本2元左右,而一头猪一天产生的废水约为20升,生长周期按180天算,养一头猪的污水处理成本只要7元钱,所有的养殖户都出得起这个钱。

践行绿色农耕理念、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更多的华中农大人,正在行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农耕
责任编辑:兰涵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