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更是思想和价值引领的原点。
与往年不同,2019级新生们拥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可以根据学校和学院列出的迎新“菜单”,为自己定制专属的开学“套餐”。
于是,小型分散、形式多样、参与体验、互动分享成了入学教育的鲜明特征。
知识馥郁、文化芬芳,在大学的第一顿饕餮大餐中新生们收获满满。
图书馆:书画展览,文化体验
“爱书共享”活动的书架上,2019届学长学姐捐赠的图书正静静等待着新主人的到来。新生们站在书架的两侧,翻阅着学长学姐留下的珍贵书籍。“我对大学图书馆充满好奇,想来感受一下图书馆浓郁的学习氛围和文化雅趣。”食品科学技术学院2019级新生韦夏婷驻足于毕业留言墙前,“学长学姐的留言让我对华农生活心生憧憬,有些便利贴上的建议对我很有帮助。”
金秋影评活动吸引了一批热爱电影的新生,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场次的电影进行欣赏,研究生院侯顺老师还在场分享了电影赏析的相关知识。信息素养讲座中图书管理员为新生详细讲解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方法。为了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学习,水产1906班陈茜远来到图书馆听讲座。“今天的讲座内容太有用了,老师解答了很多我的疑惑,原来图书馆里有这么多可借阅的资源,我以后一定好好利用,争取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识。” 她感叹到。
同学们在观赏清明上河图(学通社记者 王依凡 摄)
工作人员帮助新生调试vr设备(学通社记者 王依凡 摄)
图书馆五楼的汇雅书邨展示了13世纪至20世纪世界美术史上9位世界大师的名作,而二楼的《清明上河图》VR展则为新生呈现了中国古代绘画巨作的全貌。参观的新生从表现技法、色彩运用等方面领略着东西方不同的艺术魅力。
在时代的精华中感受艺术,在图书馆汲取知识品鉴文化,新生们在精彩文艺的大学之旅中感知学校精神文化高地的气质。
校史陈列馆:亲近校史,传承薪火
新生弯腰观看华农老师为学生绘制的讲义(学通社记者 孟可欣 摄)
8月31日起,校史陈列馆举办为期五天的展览。开馆当天校史馆就迎来了大批自行组织的新生团体,他们主动预约了馆内讲解员。讲解员、食科1807赵丹扬很早就在馆内等待新生的到来。“与往年学院统一安排所有同学参观不同,今年我们采取新生自主预约制度,因此多了一些小型参观团体,一定程度上也给了新生自主选择的余地。”
猪的陈列柜吸引了许多同学驻足。讲解员向同学们问道:“有哪位同学能猜到这头猪的瘦肉率?”“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五十?”机械1903班同学积极回应。当讲解员公布正确答案 “百分之六十二以上”时,博物馆内响起一片惊叹之声。“这是我校‘六个一’之一,这些都是既能‘顶天’又是能‘立地’的前沿科技。”
新生报到时经管1905的刘双在宣传栏上发现了校史馆特展的海报,他说:“我们能在网络上了解到的校史内容是十分有限的,亲身到场参观让我对华农有了更立体更具象的认识。通过实物展示我感受到了华农的厚重历史,也让我对优秀的校友前辈心生敬意。”
博物馆:自然文明,视觉盛宴
讲解员给同学们介绍动物的构造(学通社记者 朱宸樟 摄)
8月31日起,博物馆以“自然藏珍,文明瑰宝”为主题、“生命科学”为核心展示内容进行特展。馆口右侧有一块袋鼠形状的立牌,大袋鼠和口袋的小袋鼠脸部位置都被挖空,可供同学们合影留念。管科1902班施欢祝格外喜欢这个袋鼠立牌,她与立牌照了不少照片。“在我的印象里,博物馆一直都是那种很严肃甚至还有一点古板的地方,但是我们学校博物馆门口树立的可爱的袋鼠立牌反而让我觉得这里新奇有趣,让我更有兴趣进馆参观。”
除了集体参展的班级,馆内不乏以宿舍或者个人为单位自主参观的同学,管科1903黄荣便是其中之一。他表示自己是在迎新志愿者的介绍下前来的,“听说博物馆里有特别多种类的蝴蝶,我觉得很好奇,所以特地过来看看。”
食品科学1907班杨福琪在“温驯家园”这一展区的陈列柜前停留许久,“我以前参观过很多大型的博物馆,但很少见到专门用来展示野生动物的展区,今天在这里看到了,就觉得很新奇,想多待一会儿。这次参观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没想到学校的博物馆条件这么好,毫不逊色于我以前去过的展馆。”
荟园广场:多样社团,个性体验
同学们参加溯源协会的制作体验(学通社记者 朱宸樟 摄)
学生社团活动体验活动举办期间,我校18个社团推出了类型多样的社团活动。
出于对社团活动的兴趣,管科1902班杨紫涵与魏小婷结伴而来,像借此机会了解学校的社团文化。魏小婷在植物保护协会同学们的协助下动手制作了一张树叶书签,她对成品爱不释手:“感觉非常有趣和神奇,谁能想到一片简单的树叶会有这么奇妙地变化?平时根本没有机会体验这种活动,很感谢学长学姐的帮助,今天玩得很开心。”
民俗民艺协会举办的画灯笼、编绳等活动也吸引了不少新生,民宿民艺协会会长雷佳欣表示,今天的活动主要以有趣为主,具有中国特色的素色纸灯笼给予了参与的同学很大发挥余地,同学们可以用协会提供的颜料随意作画,制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