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产现场航拍
“再生稻田多功能油菜免耕飞播技术”现场观摩会
傅廷栋、肖长惜等查看测产情况
傅廷栋、姚江林等调研华油杂82油菜生长情况
傅廷栋、肖长惜等观摩机收飞播油菜
傅廷栋院士查看油菜生长情况
彭少兵教授参与直播互动
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川竹)3月30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油菜办公室、黄冈市蕲春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实施的“再生稻田多功能油菜免耕飞播技术”现场观摩暨研讨会在蕲春县赤东镇酒铺村举行,并进行了现场测产。测定地上部鲜重记为饲料产量,亩产为2778公斤,测定地上部及根鲜重,记为再生稻绿肥产量,亩产为3472公斤。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教授,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肖长惜,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张毅研究员、马霓研究员,湖北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段志红,湖北省油菜办公室主任尹亮,湖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叶俊,蕲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振武及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周雄、彭少兵教授、姜道宏教授、沈金雄教授、鲁剑巍教授、马朝芝教授、周广生教授出席了现场观摩会。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油菜栽培生理团队汪波副教授主持了现场观摩及研讨会。
蕲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振武致辞。他代表县委县政府对我校在蕲春推广“再生稻田多功能油菜免耕飞播技术”表示热忱欢迎,并希望华中农业大学继续与蕲春县携手深耕“再生稻-多功能油菜”技术,助力蕲春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肖长惜表示,湖北省高度重视“再生稻田多功能油菜免耕飞播技术”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他强调,要压实党政责任、落实党政同责,把粮食安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要突出科技创新,协同发力、系统集成、粮油兼顾、学者协同;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完善“稻-再-油”绿色模式,产更多稻与油,为湖北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在讲话时代表学校向各位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团队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科技“四个面向”和学校“勤读力耕,立己达人”校训精神相结合,坚持“顶天立地、育人惠民”科研精神和“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相结合,扎扎实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表示,这次测产,实际上是对再生稻、油菜多功能利用、飞播与智慧农业问题的探索创新。他强调,学校将继续实施“乡村振兴荆楚行”活动,聚焦“科技人才支撑乡村产业发展”主题,继续加大力度,为“稻-再-油”绿色模式技术、产业、成果推广做好服务保障和条件支撑。
“油菜100年、200年前都很漂亮,为何独在新时期才会有‘观光油菜’?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傅廷栋院士表示,新时代的油菜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他指出,新时期油菜产业发展的特点就是:以油为主、因地制宜,多功能利用相结合,促进农民致富,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他表示,利用冬闲飞播油菜,提高再生稻农田的肥力,减少化肥使用,这实际上就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有益尝试。他表示,油菜集菜薹、观光、旅游、养蜂、绿肥于一体,“是一二三产业结合最好的经济作物”,他希望大家认真总结、一致努力,把油菜多功能应用做得更好。
上午10时许,田间测产开始。现场采用5点取样法,测定地上部鲜重记为饲料产量,亩产为2778公斤;测定地上部及根鲜重,记为绿肥产量,亩产为3472公斤。据统计,本区块“稻-再-油”试验田前茬为再生稻,面积1600亩,辐射12000亩以上,前期一次摘薹产量为250公斤/亩,市场批发价2.0元/斤,扣除采摘人工成本250元/亩,每亩效益约为750元/亩,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保障。
测产进行了现场直播,近3000人线上观摩了测产。直播中,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油菜飞播轻简种植关键技术集成研发”项目首席、植物科技学院蒯婕副教授为各位专家和来宾介绍油菜飞播试验实施情况;鲁剑巍教授介绍了油菜土肥和养分的研究工作与进展;彭少兵教授介绍了再生稻的种植技术、产量和品质及全省再生稻面积等;赤东镇酒铺村的种植大户范成米介绍了再生稻油菜飞播技术的应用实践。
与会嘉宾和学者就田间测产及耕种模式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形成了验收意见。大家认为,采用稻田油菜免耕飞播栽培模式,利用油菜多功能特性,解决了再生稻收获后土地撂荒的难题,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既可提前油菜播种期、有效缓解稻油茬口矛盾,又可简化播种环节、降低播种难度、提高播种效率,从而可有效压减冬闲田面积,在不与粮食作物争地的前提下,扩大油菜种植面积,且节本增效、培肥地力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审核人 周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