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青春 > 文体活动 > 正文

王士祥做客狮子山讲坛讲述“科举与唐宋文人品格”

核心提示:10月8日晚7点,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隋唐风云考场”主讲人、郑州大学副教授王士祥做客我校“狮子山讲坛”,在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做了题为“科举与唐宋文人品格” 的讲座。

1111111111

1412847671796

(文|学通社记者岳圆 高晨曦 校团委通讯员冯田田 周旸 图|学通社记者王迪 袁德根)10月8日晚7点,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隋唐风云考场”主讲人、郑州大学副教授王士祥做客我校“狮子山讲坛”,在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做了题为“科举与唐宋文人品格” 的讲座。讲座沿循我国古代千年科举制度的脉络,从“举孝廉”以来的九品中正官制的弊病,到科举的起源与发展,再引出科举对后世乃至当代的影响,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基在儒家思想的凝聚与荟萃。

王士祥以“到底什么是科举”为问引发在场同学的思考,并对该问题进行了阐释。“科举,就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说,类似于今天的高考或者公务员考试。”随后,他把科举和儒家思想、文人品格联系在一起,以隋唐参加科举考试的名人事迹为例,分点展开论述。

王士祥谈到,自唐高祖李渊把儒学确立为科举考试主要内容,李世民开文学馆广纳文学之士,其中18个学士助其登上皇位,李世民坐稳江山发现全国可调用官员不及千人,于是“科举制度”就起到了作用。王士祥又以“王徽之言其军中官职‘似是马曹’”为例,讲述察举制度的“家族弊端”,“作为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说军中要职是看马的。对官职不甚了解却仍可为官,可见家族地位在选官制度中的影响之深。”随后他又以“许武曲线救家”和“汉成帝大权落于王凤”的故事,分别论述察举制度造成的“举荐造假”和“王权旁落”等弊病,以此说明唐朝推行科举制的必然性。

“忠直、坚守、利人、恕道,唐宋文人秉承大道的品格乃是科举制度诞生后士大夫阶层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以武则天赐死上官仪的故事为开端,王士祥重点讲述了“科举与唐宋文人品格”。“ 上官仪之死,死其忠直。”王士祥说,为助当时的皇帝重掌政权,上官仪用儒家文化对抗武则天,虽然最后结局不好,但证明了唐宋文人有着忠直的风骨。

“香港某协会曾把《游子吟》列入十大必读唐诗之中,用其传播孝悌之道,同学们小时候也都背过这首诗。但其实,真正理解其中意思的人并不多!”王士祥用孟郊的故事证明了唐宋文人“坚持”的精神。该诗创作于孟郊年近半百之时,他数十年坚持考科举却屡屡落第。在母亲的鼓舞下,终于在46岁成功中榜。“五十岁才有能力奉养家中老母,《游子吟》中表达的其实是以孟郊为首的考生们心中的无奈啊!”

王士祥以“杜羔”、“李余”等人失意、得意时得到不同对待的故事,感叹“一个人言行的价值与身份紧密相关,所以追求名利其实并没有错,但需要正确看待,把握好分寸。”最后,王士祥介绍了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利人主义”和苏轼可以宽恕别人错误的“恕道精神”。

生物信息1401班梁鹏远在讲座后,就王士祥解释过的“八咏应制”提问道:“屈原通过《离骚》中的香草美人的意象来指代具有高尚人品的贤臣,那上官仪在《八咏应制》中提到的美人会不会也有此意象,寓意皇帝将得贤臣呢?”王士祥听后赞赏说:“我从来没有从这个层面考虑过这首诗歌,但古人作诗十分讲究借势。听你这么说,我也觉得很有可能!你的想法很好。”

最后,王士祥建议同学们重视国学,继承好古代的文人品格。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责任编辑:岳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