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脉:科研合作究竟能走多远?
资环学院刘凡教授对这样的活动表示极大兴趣。“理学院教师思维活跃,反应灵敏,这几年课题、项目、成果如雨后春笋,让人振奋!”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快刀子”,还必须找准“下刀处”,这就要求与会人员凝练特色、找准方向,知己知彼、相互沟通,并通过多次交流学习,达成合作意向。
理学院郑新生教授接过话题,他表示,增进彼此团队的了解与信任,用大胸怀、大视野、大格局的情怀,着力合作事宜。
回溯两院办学历史,资环学院朱端卫表示,两院的“化学组”事实上同宗同脉,而如今,两院“相近相亲、一衣带水”,正是合作的良机。
生科学院何进教授上午在武大开会,后又参加了在理学院举行的药物化学生物学科学家论坛,听说资环学院与理学院准备合作,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连轴转”地奔走在多个会场。他认为,双边合作、多边合作是现在科学研究的前沿,自己会争取机会和资环、理学教师一起进步。
胡荣桂教授说,聆听了这么多的报告,还得回去思考、消化,他表示,包括自己在内,团队其实找了很多切入点,“这刚刚开始,生态环境期待与大家的合作共赢!”
两院班子:我们究竟如何操作实施?
早在半年前,两个学院的班子便在一起碰头思考:如何开展学科交叉合作。经梳理不难发现,两个学院在化学、物理、数学等多个领域有广阔合作空间,在很多研究项目上,已经取得了较好成绩。
如何进一步深化合作?合作如何具体实施?
理学院党委书记李金发在笔记本上注明了希望两院合作的具体内容和时间表,并表示,两院有合作的基础和历史渊源,教师都十分勤奋、务实、努力,都想把事业干好,这是大家的共同目标。合作的目的是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交融、互惠互利,“若资环是红花,那理学就是绿叶,相互映衬”。李金发说,一旦“牵手成功”,就要矢志不渝坚持下去,通过交流、促进交叉、实现交融。
资环学院副院长石磊说,合作就要拿出实际行动,就要像“一家人”一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尽快拿出几个可操作的方案和项目,三年一结,扎实推进;同时要循序渐进,从切入合作到加深合作,纵向深入;合作还需要包容和理解,在项目申报、成果产出等方面需要胸怀和格局;合作需要坚持,认定的事义无反顾,往前推进,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
资环学院院长黄巧云表示,研讨会让人感触颇多,两个学院的学科有高度相似性,融合度、相似度、亲和度都不比一般。也希望以此为契机,擦出新的火花、形成亮点与成果。他还兴奋的对每个报告教师进行一一点评,并对可能存在的合作进行了逐一“配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对未来的合作,他信心满满。
资环学院党委书记唐仁华总结说,两院的合作意义重大、前途光明,完全有信心有决心做好这项工作。他说:“合作就像谈恋爱,今天我们牵手成功了,我们期待要有爱情的结晶,要有一个健康活泼的宝宝,这就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砥砺前行”。蓝图已定,唐书记希望两院教师拿出实际行动,为合作共赢而努力奉献。
会后,两院班子表示,要系统梳理本次研讨会的教师心声和形成的共识,尽快谋划和启动两院的合作,并积极争取学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力争在学位点共建、跨学院组建平台和团队方面有所创新;争取学校设立专项,并联合申报学校交叉学科基金;联合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科研项目等。
学校、部门领导:究竟如何派送政策“大礼包”?
校领导对这样的合作充满期待,副校长高翅早早地来到会场,与专家学者嘘寒问候。他在讲话中回顾了两院的学科特点和实力,指出,在建设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过程中,基础学科要发挥其应有的基础作用与相应水平。理学院就是学校学术大厦的基础,在任何时候,这个基础都不能动摇。而对于资环学院而言,环境、生态、资源都是当前我国发展中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人居环境的优化、资源环境的提升,这都需要依赖于资源与环境科学工作者的付出。他希望能够通过两个学院的相通互融,为基础理科的发展寻求新的突破,为环境生态学科的提升助力,也为交叉学科融合攻克重大科技问题奠定基础。他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研讨,厘清认识,以期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他希望研讨会认真凝练汇聚合作发展方向,树立院际合作新典范。
科发院常务副院长关桓达说,这样的活动很新颖,希望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希望这些好的思路、好的想法、好的方向都能执行下去,这对两院的科研事业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关桓达还为两院带来了“大礼包”:2017年,优先支持两院联合申报“自主创新项目”;优先培育协同创新科研团队;给予相应科学研讨、合作、交流会等经费支持……
人事处龙健飞谈了自己的体会,他说,参与研讨会收获颇丰,看得出来,大家想合作、盼合作的愿望心心相通。当今科研发展表明,不合作、不碰撞、不交流就会陷入孤岛,希望这样的活动有实招、出实效。他还说,在合作过程中,人事处会给予岗位、职称、人才、项目、访学等方面的有力支持,助力两院科研事业发展。
研究生院范金凤在发言时表示,这样的研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势必成为跨院合作的新尝试。研究生院将认真梳理两院的诉求,结合学校事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做好相应的服务保障工作。
时间已过18:15,研讨会结束。此时天色已晚,经过一天降温,寒意袭人,资环楼前细雨不止。但在会议室,资环和理学的老师还在热烈地交流、探讨,迟迟没有离去。看到这样的场景,笔者心中感叹道:下一个科研奇迹或许是从这样的合作交流开始……
(本文作者系校新闻中心记者 川竹 审核人:唐仁华 李金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