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有辛勤耕耘的专业老师,也有躬耕一线的管理技术人员,更有坚守服务一线的普通员工。
第十次党代会指出,要“大幅提升专业化服务保障能力”。后勤管理服务队伍作为服务师生最重要、最直接的群体,践行“不登讲台的老师”的承诺,任劳任怨、躬耕一线。
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教师节期间,记者采访到了这样一群人——我校宿舍管理服务中心员工,力图为他们“立传”,刻画他们“勤”深意重的人物群像。
“留学生的好朋友”——张保廷
登上扶梯、换完灯泡、利落收尾,这是68岁楼管张保廷帮助留学生的一个瞬间。五年如一日,他成了荟十二300多名留学生们心中的好朋友。
2015年接手荟十二的管理后,张保廷面临的最大困难便是语言。在英文零基础的压力下,他毅然下载了“有道翻译”,年逾花甲开始了自学英语。从连比带划、连蒙带猜,到如今熟练地使用钥匙、灯管、厕所、水电、卫生等简单英文词汇沟通,学习之余,老人也收获真诚沟通的快乐。
如今,只要是认识他的留学生,即便在马路对边也会给他一个挥手问候以示友好,留学生返校遇见张保廷,见到久违的张保廷,他们会来一个大大的“熊抱”,让他感受到真挚的友谊。来自越南的留学生阮文朝与张保廷结下了深厚友情,2019年春节,张保廷赴河内游玩,阮文朝从800公里之外来到河内作免费“向导”。
张保廷和留学生合影
寂静的雨夜,荟十二楼下伫立着一个老人。这不是简单的等候,张保廷花白的头发是晚归学生的一大慰藉。11点之后,甚至过了凌晨,待到大部分留学生都归来时,他才安心睡去。老人的话不多,但在所有留学生心中,他无疑是最温暖的存在。
“叮咚——”这是最常见的手机提示音,但在老人耳中,却是学生诉求的信号。为了及时解决学生们的困难,他添加了80%以上留学生的微信。手机一振,他便知晓哪个寝室需要维修水管,哪个寝室需要帮助。“我希望我能在学生有需要时,第一时间出现,即使我帮的忙十分有限。”老人无不感慨地说。
工作之余,张保廷酷爱书法,经常组织楼栋文化Party。在2018年端午,他组织学生们包粽子,因此,逢年过节时包饺子、做月饼也成为了留学生心中的美好回忆。
荟十二是一个独特的地方,留学生集中住宿区,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不同面孔的学生在一起,他们有的拖家带口,信仰不一、风俗迥异,但他们又生活在这个有趣的环境。而楼管张保廷或许就是这个友好氛围的亲历者和建构者。
“把爱放在制度里”——朱银秀
朱银秀走进办公室的时候,记者只觉如沐春风。恰逢梅雨季节,门外的凉雨却丝毫不影响屋内的温暖。朱银秀人未落座,笑意便染了三分。
只听她道:“我可是最严格的宿管。”
说起严格,她的脸上却是藏不住的温柔。说晚归制度,她让晚归女生写检查,以家长的身份同学生交心;说钥匙不外借的要求,她以“强硬”手段让学生培养出门带钥匙的习惯。在大部分同学眼里,她几近苛刻、不讲人情。可她自己明白,这样做只是为了确保安全。
谈到这些,她眼中闪过泪花:“她们也就是些孩子,我干嘛非得较劲?这么规定也不过是在乎她们的安全,晚上女生在外头不安全,晚归检讨也就是图个安心。再说钥匙,每个寝室的钥匙都连在一块,借走了的那段时间万一其他寝室有突发情况可怎么办?”
毕业季,朱银秀和荟14的同学合影留恋
在华农的五年里,她戏称自己的经历是“半路出家”——原先是荟五的阿姨,之后调到了荟十四。从大三再开始接管,原先在荟五的那套制度引来的是深深的误解。时不时的投诉、背地里不满的声音,都让朱银秀心焦。可她却不气馁,用独有方式化解矛盾——“祝学业有成、前程似锦”“心想事成”这些简单的祝福贺卡,在元旦汇成了370间寝室的靓丽风景。在送出祝福的雪夜,女寝362为她写下回赠:下雪天不冷,感谢有您。
阿静(化名)是荟五的一位普通学子。每天三点一线,踏踏实实做事。但是,内向的性格,加之四面八方的压力却足以让这个普通的小姑娘全线崩溃。
5月的一天,她逃课了,站在荟五楼下,她迷茫的像个儿童。
不远处,有一双温暖的眼睛正注视着她。这双眼睛的主人——朱银秀见小姑娘情绪不对,赶忙带她去散心。“你看,这桃花开得多旺!”朱轻轻开口,“一时的迷茫不算什么,每个人都会遇到压力,出来散散心,看看风景也好。”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有静静的陪伴,小姑娘终将积郁化作泪水倾泻。对上朱银秀那双温柔的眼,阿静将感动悉数珍藏。
“快快快!”每逢毕业季,荟十四的楼栋里就会传来急促奔忙的声音。朱银秀和她的团队正举着各式清理工具打扫每个房间,以供暑期夏令营和新生入住。有条不紊地清理、动员家庭的力量、清晰的分工……这些,都是荟十四能够最快完成任务的秘诀。朱银秀的严格,体现在每一间房的清理过程中。
严格,不过是爱用制度作的伪装。在朱银秀这里,管理是严格的,而爱,也被放在制度里。